10月23日下午三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记者招待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环境保护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介绍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 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五个“前所未有”
李干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
我们概括了一下,可以说是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说过去酸雨面积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30%以上,经过努力,现在降到了7.2%,并且不仅仅是面积下来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 中央环保督察达到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的成效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央环保督察组工作的问题时,李干杰说,中央环保督察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个督察是2015年底从河北开始试点,到十九大之前已经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历时两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应该说效果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有人总结中央环保督察达到的境界和效果,是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我个人以为,这个评价还是恰如其分的。成效毫无疑问是非常显著的,具体可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
二是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我们在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一共受理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复的,经过合并以后,我们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到目前为止10.2万件已经得到办结,其中我们梳理了一下,大概有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也因此督察行动确确实实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欢迎和拥护。
三是中央环保督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好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四是有效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很好的机会,认真地梳理分析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各地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 “一刀切”是坚决反对的,总体上也是不存在的
前天在新闻发布会上,我注意到有位媒体的记者给发改委的张勇主任提了一个类似的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是不是会影响GDP,影响发展?我看张勇主任回答得非常好。你要说对企业局部的、微观的影响一点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从长远看、从宏观上看、从大局上看,是没有影响的。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
习近平总书记讲,包括在这次十九大报告里再次重申、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总书记还讲,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想这是建立在深刻的理性分析和充分的、无数的成功实践案例基础上的科学论断,国外很多成功的案例我们国内也有,因为时间有限,我在这里就不枚举,就不展开了。
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两年以来,我们开展的中央环保督察也好,还是目前正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也好,环境保护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各项指标,包括GDP也好、财政也好、外贸也好都非常喜人。
我们在中央环保督察的过程中,实际上也紧密跟踪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数据,我们发现开展中央环保督察的这些省份,它的经济各项指标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过去还要好。
也包括您提到的一些就业问题,可能您也知道,我们国家主要城市的调查失业率已经降到了近些年最低的水平,如果说这些年我们加强环境保护影响了就业,我想不会有这么一个数字。
并且这里还要向大家报告,我们在推动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过程中,实际上强调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把它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对一些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厂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前一段时间有些媒体报道说我们搞“一刀切”,我想说明的是,所谓不分青红皂白、不分好坏的“一刀切”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总体上也是不存在的,即使个别地方发生过,我们都第一时间进行了纠正。即使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是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又严重污染环境,整治又没有任何希望的,才最后关停关闭。
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策略和方法,我觉得我们整个的工作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包括企业的支持,也包括地方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以为是相得益彰的,确确实实环境保护在加强、环境质量在改善,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影响。
? 大气十条的执行是非常有力的
大气十条是2013年9月份制定发布的,到目前为止整整4年多一点的时间,应该说4年多的时间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也说明大气十条确定的思想和方向是对的,路径和措施是对的,执行也是非常有力的。
向大家报三组数,一是全国338个地级城市,因为大气十条对338个地级城市考核的是PM10,2016年相比2013年PM10下降了15.5%;二是三大区PM2.5的平均浓度,2016年相比2013年分别下降了33%、31.3%和31.9%,京津冀是33%,长三角是31.3%,珠三角是31.9%;三是有关优良天数和重污染天数的比例,通过四年的努力,优良天数的比例从60.5%增加到74.2%,增加了13.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的比例从8.6%下降到3%,下降了5.6个百分点。从这几组数可以充分显示出大气十条实施四年以来成效毫无疑问是非常显著的。
但与此同时,确实现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归纳起来最起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总体来讲,污染还是很重的,空气质量还是很不理想的,离老百姓的期待和要求有比较大的差距。全国338个城市全年达标的只有84个,比例也就是近1/4,只有24.8%,全国PM10平均浓度是82微克每立方米,标准是70,超过标准17.1%,PM2.5去年平均是47,标准是35,超标34.3%,所以这个总体来讲还是非常严重的。
二是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污染程度更加严重,比方说我们的华北地区,京津冀及周边,尤其是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多发频发,并且污染程度相当严重,尤其是去年冬天,可能在北京生活、在京津冀生活的人都切身体会到了,那还是非常突出的,老百姓对这个问题反应很大、很强烈。
三是三大结构尽管这些年有一些改变、有一些改善、有一些进步,但总体上还不是特别理想、不是特别明显。一是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在其中占的比例还是太高了;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这个比重仍然过大;三是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
四是在企业遵纪守法方面,依法达标排放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企业的守法意识不强,违法违规问题严重,超标排放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五是工作压力没有有效传导到位,在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上边很重视、很着急,但是有些地方下边就未必那么着急,我们的一些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地见效。
这些问题毫无疑问是存在的,并且在一些地方还是比较突出的,也由此让您刚才关心大气十条今年的收官之年究竟能不能收得好、收得圆满,后续怎么办?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说实在的我们还是很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也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坚决把今年的这场收官战收好、收圆满。
实际上几个月之前,我们就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认真深入地进行了研究,谋划推动了相关工作,尤其是针对大家非常关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当然,其他一些地区也在同步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可能是比较典型的,我这里也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
为了解决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今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的问题,环境保护部会同10个部门、6个省市,因为京津冀及周边加起来是6个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制定出台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除了这个方案之外还配套制定了6个专项方案,这个方案已经对外发布,并且我们环保部也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宣传。
这个“1+6”的文件体系我们正在大力推动实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成效还不错。这个文件体系跟目前我们采取的这些具体行动,我个人总结了一下,觉得有这么十个特点,其中的一些特点也是从中央环保督察反馈借鉴过来的。
一是突出工作重点;
二是系统综合施策;
三是细化工作任务;
四是紧盯党委政府;
五是调集精兵强将;
六是强化技术支撑,现在每个市都派了一个专家组,专家组到各个市指导各地加强污染防治工作;
七是加强统筹协调,正在推动筹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保机构,准备开展区域的环保机构试点,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许可、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一应急;
八是量化刚性问责,这也是在环保历史上的首创,我们相信也会发挥作用,现在看起来已经在发挥作用;
九是充分公开透明,大家注意到,最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攻坚行动的信息很多,这与这一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十是加强宣传引导,开展这么一个攻坚行动,宣传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通过宣传引导要增进大家对开展专项行动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正当性的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宣传引导让大家意识到PM2.5的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就像前面讲到的,既要打攻坚战也要打持久战,既要有打好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也要有打持久战的耐心,也不能太着急,不能太急于求成,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
我们这项工作按照部署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整个攻坚行动从今年9月份开始将持续到明年3月份,并且向大家报告,我们的攻坚行动,可不是打一次就完,以后几年还会长期地把它坚持下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开展的这些专项行动,制定实施的这些措施绝不是“运动式”,而恰恰是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并且现在看起来这种长效机制还是管用的,因为它管用,也完全可以肯定我们后续一定会坚持下去。
(关键字:污染 零容忍 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