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正成为我国跨国经贸往来的重要筹码,这其中,高铁已经成为一张“新名片”。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李克强总理将首次出访锁定在中东欧国家。11月25日李克强在中东欧国家媒体发表题为《跨越千山万水的问候》一文。
他在文章中指出,大多数中东欧国家铁路、公路、港口等交通设施都面临改造更新问题,中国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铁工程建设水平高、设备性能好,总运营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完全有把握高质量承接中东欧各种交通基建项目。
对此,有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传统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仍然在恢复中,目前区域贸易掀起热潮,中国也在致力于开辟对外交流新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已经被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而中东欧则是计划中的下一步。
总理再次推介中国高铁
李克强总理昨日(11月26日)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时提出多项举措,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愿景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
他在上述文章中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刚超过6000多美元,与不少中东欧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实现现代化任重道远,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李克强说,相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将为包括中东欧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更大助益。
而在具体合作领域中,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铁路建设是李克强重点点出的部分。这不是李克强对外首次推介中国高铁,他在今年10月访问泰国时表示,中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成本具有竞争优势,希望中泰加强铁路合作。
而此次在中东欧,他再次推介高铁,“中国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飞速发展,特别是高铁工程建设水平高、设备性能好,总运营里程已超过1万公里,完全有把握高质量承接中东欧各种交通基建项目。”
11月25日,李克强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分别会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塞尔维亚总理达契奇,并共同会见记者。三国总理共同宣布,合作建设连接贝尔格莱德和布达佩斯的匈塞铁路,并成立联合工作组落实推进工作。
李克强表示,匈塞铁路是中国-中东欧合作中的标志性项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建设发展迅速,具有成熟的装备、技术和施工经验,性价比优势明显。中东欧国家有市场需求,双方完全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他同时说道,中国装备走出国门,特别是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既可帮助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也有利于消化中国过剩产能,提高装备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中方愿与有关国家一道,将铁路合作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合作的新亮点。”
打造中国向西“桥头堡”
数据显示,中东欧目前对华贸易总和仅有500亿美元,对华投资总和不到12亿美元。与欧洲其他国家和区域相比,对华经贸合作有较大差距。
这也恰恰是潜力所在,李克强表示,“我们都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考验,经济增长总体企稳。我们都属于新兴市场,面临着经济转型创新的共同任务。”
他撰文称,中国正在实施向西开放战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东欧国家越来越重视向东开放,不少企业瞄准亚太和中国市场。我们不谋而合,相向而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俊分析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东欧外资银行紧缩信贷,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造成生产与消费萎缩。西欧经济衰退导致需求不足,又造成中东欧国家出口下降。各国经济普遍衰退。
他说,在这样的形势下,中东欧国家需要新的资金来源与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于是将目光锁定中国等新兴国家。
李俊还同时表示,中国看重中东欧国家与欧盟统一的大市场,中国的商品及企业可通过中东欧这一通道较为便利地进入西欧市场。许多中东欧国家也表示愿成为中企进入欧洲的桥头堡。
有专家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东欧发展好了,作为市场和投资目的地,也将给西欧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贸机会,从而促进欧盟国家的整体发展,这对于欧盟来说绝对是好事。
李克强总理在中国-中东欧经贸论坛上发表演讲,提出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三愿景:一是五年内与该地区国家双边贸易翻一番;二是宣布明年为中国-中东欧经贸促进年,举办系列活动、合作建设基础设施并探索灵活的金融服务;三是扩大企业双向投资,互创就业机会并提供市场准入。
李俊说,中东欧可作为中企的“试水区”与“训练场”,中企可通过在中东欧的经营与合作掌握更多技能,积累足够经验,为更好投身欧美发达市场做准备。
(关键字:跨国经贸 高铁 基础设施 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