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今天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2012学术报告会上的主旨报告中,对目前各地竞相出笼的“保增长投资计划”表示出深深的忧虑,他说:“据不完全统计,为了保增长,各地作出的投资规划,已经达到了17万亿,这是不可持续的,问题暴露得很明显。”
这位被称为“最有良心的经济学家”,满头银发,一脸凝重。他说:“最近我到一些地方,看到各地地方政府都很着急,希望实现高速度的增长,否则财政问题、社会福利问题都难以解决。然而各地想出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投资,大规模的投入。去年主要的办法是引进央企,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引进央企投资,从几千亿到两三万亿,"口惠而实不至"。项目列了,进入的却不是太多。今年的做法许多省如出一辙,都自己作出了气魄很大的投资规划。上星期初各地报来的投资规划大概7万亿,到周末已经到12万亿了,而现在的数字已经达到了17万亿。钱从哪里来就是很大问题。”
吴敬琏表示,稍有些经济学素养或者对过去历史有知识的人,都会认识到这种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这套做法的消极后果也暴露的越来越明显,存在的问题已经相当危险。“有一个省级地区连年GDP增长都达到了14%、15%的水平,但是投入越来越多,按照本地GDP的总量来说,去年的投资率大概是89%,今年上半年的投资率是多少呢?是本地生产总值的120%。这是可以持续的吗?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不可持续的。”
他以高铁为例进一步说:“高铁是不是需要发展?是需要的。在某些企业经济活动比较密集、人口比较密集的地区建设高速铁路,哪怕是亏损的,但综合起来对全局是有利的。可是,因为建设高铁用的是超级的政企合一的企业,运用了国家的力量来进行建设,结果造成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交通方面的科学家早就提出,铁路现在的短板是在货运,而不是在客运。高铁是客运,把主要资源用来建设高铁是资源的误配。用这么多资源进行普遍建设,留下来2万亿的负债,后果会是怎样的呢?”
吴敬琏指出,怎么解决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思路,并且这个争论一直延续着。比如说,经济出现了明显下行的时候就有两种很不同的判断:一种判断认为经济中各种矛盾的暴露正好是过去的发展方式和旧体制的遗产所造成的,是国家通过大量的干预、用政府投资或者国家银行的贷款来支撑增长速度;而有人则说这是因为市场自发性造成的,现在对付经济下行的主要办法仍然是应用所谓中国模式的优越性,用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进行大量的投入。
吴敬琏一针见血地给这种发展方式做了定论:在短期能够支撑很高的增长率,但是长期后果非常严重,各种弊端暴露明显。
(关键词:吴敬琏 国际金融论坛 保增长 投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