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等七部门正式对外发布《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提出钢铁行业今、明两年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5%左右、4%以上目标,并明确提出了四大行动举措和五项保障措施,为钢铁行业稳增长保驾护航,有利于提振行业发展信心、改善发展环境。《方案》发布后,在行业内外引发强烈反响。9月18日《中国治金报》记者就《方案》中备受关注的相关内容专访了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张海登。
《中国冶金报》记者:如何看待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当前面临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张海登: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型产业,是关乎工业稳定增长、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领域,在支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巩固延伸、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把握大势,做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决策部署,钢铁行业深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推动绿色低碳、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全面建设钢铁强国迈出新步伐。
今年1月—8月份,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7.1%,较工业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全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为6.0亿吨、7.1亿吨、9.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3.7%、2.6%、6.3%。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行业表现出较强发展韧性。但也要看到,钢铁行业仍面临传统市场需求恢复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业利润下降等困难,运行回升基础尚不牢固,保持行业稳定运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繁重。
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稳运行、扩需求、促改革、助企业、强动能,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稳定钢铁行业经济运行。
《中国冶金报》记者:《方案》提出的2023年、2024年钢铁工业增加值目标是基于哪些考虑?有哪些政策支持?
张海登: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推动国务院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促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加快高质量发展,相关部门在深入分析研究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周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2023年工业增加值增长3.5%左右、2024年工业增加值增长4%以上的目标。随着近期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钢铁行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方案》着重从供需两端发力,坚持优化供给与扩大需求相结合、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实施“四大行动”12条工作举措。
一是实施技术创新改造行动,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加快推动技术装备升级、绿色低碳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支持引导电炉钢有序发展。我们将加大对氢冶金等低碳共性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对低碳前沿技术示范项目给予产能置换政策支持。
二是实施钢材消费升级行动,着力扩大钢铁需求。开展钢铁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的上下游产需对接活动,积极拓展钢铁应用场景;积极支持企业融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引导钢铁产品、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
三是实施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保障行业稳定高效运行。深入推进原材料“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建立健全关键领域钢铁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提高铁素资源等保障能力;加快国内重点铁矿项目开工投产、扩能扩产,确保合规矿企正常生产;加强废钢资源协调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动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
四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行动,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研究制订钢铁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聚焦钢铁领域开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中国冶金报》记者:《方案》提出各地要建立钢铁行业稳增长长效机制,清理针对钢铁行业的歧视性政策。主要有哪些考虑?
张海登:
今年5月份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要坚持以实体经济为重,防止脱实向虚;坚持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能贪大求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是人类目前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具有综合性能优越、廉价易获取、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等特征。钢铁工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也是典型的高载能行业,可以说没有强大的钢铁工业就没有强大的下游制造业。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对传统产业发展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把钢铁等传统产业等同于落后产业、夕阳产业。我们认为这种提法不妥,也是不对的。实际上,能耗、排放总量更多是由产业特性及规模总量所决定的,并不意味着落后,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企业、落伍的产品。
《方案》提出,各地要建立钢铁行业稳增长长效机制,清理针对钢铁行业的歧视性政策,对于低碳冶金、氢冶金、环保绩效达到A级且能效水平先进的电炉炼钢、承担关键技术攻关等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钢铁项目不纳入“两高一资”项目管理,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之一。我们要推动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摘掉钢铁行业头上不合理的“帽子”,扶优汰劣,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
《中国冶金报》记者:对于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有哪些路径?有什么政策抓手?
张海登:
钢铁行业作为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之一,推动钢铁工业实现“双碳”目标,既是艰巨任务,又是重大机遇,必须抓紧行动。钢铁工业推进“双碳”工作主要有4条路径:一是从规模上控制,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摒弃增产不提质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二是从工艺上优化,有序发展电炉钢,推动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三是从技术上跨越,发展氢冶金、碳捕捉、碳封存等绿色工艺技术;四是从结构上调整,包括产业链协同降碳、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等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份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技术自立自强。因此,钢铁行业推进“双碳”工作的关键在于推动绿色低碳工艺技术创新。《方案》提出,加快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支持开展“极致能效”改造工程,推进绿色运输,特别是提出对符合条件的低碳前沿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产能置换政策支持。今年8月份,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低碳冶金技术攻关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聚焦具备产业化示范应用条件的富氧/全氢气基直接还原、氢基熔融还原、氢冶金+近零碳排电炉等先进低碳冶金工艺技术,组织申报遴选攻关示范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产能延期置换政策支持,延缓期限不超过5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攻关,加快推动低碳冶金技术加快产业化应用进程。
《中国冶金报》记者:对于引导电炉钢发展有什么工作部署?
张海登:
发展电炉炼钢,是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重要的、可行的路径,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去产能成果的有效措施。
《方案》提出,支持引导电炉钢有序发展,加快实施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我认为要着重从“抓创新、树标杆、提品质、强保障、壮产业”等5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推进绿色化智能化创新发展,突出电炉炼钢工艺低碳优势,加强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应用。
二是要打造培育电炉炼钢标杆企业,通过加强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完善相关措施,遴选一批电炉钢标杆企业,支持优势电炉钢企业发展。
三是要加强电炉钢品种品质品牌建设,积极开展原材料“三品”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四是要增强废钢等资源保障能力,在废钢资源的量、质、价三方面协同发力。在量的方面,进一步完善废钢回收加工配送体系,支持钢铁产业与废钢产业上下游融合发展,推动扩大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增加废钢资源量。在质的方面,推动废钢加工标准化和产业化,制定废钢产品分类、质量控制、检测检验及废钢加工设备等标准和技术规范,推动废钢资源精细化分类、配比和质量管控。在价的方面,探索形成更加合理的废钢定价体系。
五是要创建世界先进的产业集群。通过兼并重组、改造提升,建设多基地协同、技术水平先进、竞争力强的电炉钢制造业集群。
《中国冶金报》记者:《方案》多次提到“协同”,钢铁行业当前“协同”发展最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张海登: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高质量发展与上下游产业发展,各领域、各区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双碳”目标等重大攻坚任务面前,必须处理好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注重各领域、各区域之间统筹协调,强调各项政策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耦合,在协调平衡中形成整体效应,发挥整体合力。
《方案》7次提到“协同”的概念,主要包括了4个方面:一是钢铁行业各产业政策间的协同,二是钢铁行业与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三是钢铁行业与关联产业的协同,四是钢铁行业内部的协同。例如,“加强‘产学研用’上下游协同攻关”“铁合金、焦化、化工、建材、电力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协同减污降碳‘联合体’”等。
我们希望,通过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媒体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构建有利于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凝聚各区域、各产业的整体合力,共同推动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尽快取得实效。
《中国冶金报》记者:《方案》多次提到标准,如何发挥标准在钢铁行业稳增长中的作用?
张海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钢铁行业是我国最早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领域之一,走在工业标准化前列。截至2022年底,钢铁行业发布现行标准近4500项,我国牵头发布钢铁国际标准已达百项,基本形成从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到绿色制造等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国际影响力也显著增强。
《方案》多次提出标准方面的工作,如发布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实施高质量标准引领行动、制定钢铁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等。我们希望,通过积极发挥标准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标准促进钢材供给质量和保障能力提升,以标准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共建,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钢铁行业平稳运行,加快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大国际标准转化运用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活动,推动国际间检验检测结果的相互采信,为提升我国钢铁产业链国际化水平助力。
(关键字:钢铁行业 转型升级 要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