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采取减税、定向降准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这包括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市场特别关注的是其中的定向降准: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等贷款增量或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并适当给予再贷款支持。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在2014年4月16日和5月30日两次提出定向降准,央行于随后不久的4月25日和6月16日实施定向降准。因此,有市场人士预计,央行在一个月内实施定向降准的可能性较大。
定向降准的本意是激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而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2014年上半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的比例为29.3%。实施定向降准之后,这个比例不断上升,2016年末达到了32.1%。今年上半年略有下降,为32%。
但是,一些市场人士却由“定向降准”联想到“降准”,并引发宽松的预期。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近期市场流动性出现局部紧张状况,有人期盼央行通过定向降准以至普遍降准实现大规模投放。二是2014年的两次降准开启一轮宽松周期,从那时起到2016年2月止,央行多次实施定向降准、降准、降息。
但我们认为,从近期市场流动性形势来看,央行无意使货币政策变得更宽松。总结之前那轮宽松周期的经验,人们更加清楚,应该坚持定向降准本意,谨慎防范定向降准变成全面宽松。近期可能就会实施定向降准,这个过程中,央行需要积极与市场沟通,及时消除宽松预期。
很多投资者反映,临近三季度末,市场流动性非常紧张。这突出地表现为GC001上交所国债逆回购利率连日上涨,在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16.63%收盘,盘中一度触及23%的高位。但央行并没有因此而大量投放流动性,9月29日没有进行逆回购操作,使当日净回笼量达到1600亿元,这一周的净回笼量为3600亿元。
人们发现,流动性紧张在很大程度上是局部现象,主要存在于交易所市场、非银机构,而在银行间市场、存款类机构,虽然在季度末期如常出现资金利率上涨的情况,但总体走势是平稳度过季度末。从Shibor来看,1月期以下品种的利率在9月有一定上行,但幅度都不算大,相比一季度末期和二季度末期都更加平稳。正因如此,央行能够在局部流动性紧张、部分机构叫苦的情况下,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依然维持紧平衡的状况,促进金融机构去杠杆。
对于央行的这种意图,一些金融机构已经领会,去杠杆的力度比较大,所以银银间的流动性没有出现特别紧张的状况。但还有一些机构则依然在期盼宽松局面的到来。
很多分析人士指出,近期非银机构流动性之所以紧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们前段时间重新加杠杆,因为很多人预期流动性会变得宽松,债市行情会随之好转。这种宽松预期,一方面是源于与央行博弈的心理,有人认为,即使加杠杆导致市场流动性状况紧张,央行也会及时投放流动性以维持稳定,那他们就能从中获利。另一方面,这两个月的经济数据有所回落,有人认为,出于稳增长的需要,货币政策会适度宽松。定向降准的实施,可能会使他们坚定这种想法。
央行需要向市场传递稳健中性的坚定意图,引导市场正确预期,纠正一些投资者与央行博弈的心理,促使他们及时去杠杆。中性意味着货币政策不承担刺激经济增长的任务,即使是在经济增长可能放缓的形势下,也是如此。实际上,在上轮宽松周期中,经济增速一直在下滑,经验证明,宽松货币政策对维持经济增长没有太大的效果,只会刺激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上涨,形成资产泡沫风险。
定向降准只涉及部分金融机构,但也会导致千亿级别的资金投放。这可能使市场流动性在一段时间内变得宽松,央行需要及时采取对冲措施,继续维持紧平衡,防止市场形成宽松预期。另外,应该限制定向降准的范围。
(关键字:降准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