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的同时,中央和地方都在着力稳定居民消费,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目前,从中央到部委接连释放信号,将扩大消费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着力点之一。《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接下来,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积极应对疫情,着力满足网络消费、健康消费等新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另外,汽车消费市场正酝酿配套政策,随着日前佛山打响2020年鼓励汽车消费第一枪,其他地方或加快举措落地步伐。分析认为,在系列政策部署之下,我国消费市场“补偿式”增长可期,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消费市场首先受到影响,实体零售、旅游和餐饮、文化体育消费等受到较大影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过也要看到,特殊时期所产生的新消费需求和趋势,看到我国消费市场“刚性强,韧性足”的现实基础。因此,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潜力将是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抓手。
记者注意到,最近两次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都对促消费做出了安排。其中,2月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着力稳定居民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进一步培养居民健康生活习惯。2月1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指出,要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扩大实物商品消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
之后,商务部发布通知,从创新经营服务模式、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发展便利店和菜市场等五方面给出支持措施,支持应对疫情促消费。通知明确,要发展网络消费,引导电子商务企业以数据为纽带,精准匹配网络消费新需求,鼓励生活服务企业拓展线上销售。
地方层面也积极落实,在保障基本生活物资供应的同时,出台进一步促消费新举措,其中加快推进网络消费、服务消费、健康消费,以及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等为重要方向。例如,日前甘肃省出台举措,大力实行网上购物、线上教育、数字娱乐、网络诊疗等在线服务;支持5G、3D等技术在商业、教育、文化、旅游、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培育虚拟再现服务和体验消费。
北京、河北、四川等地也提出,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大力促进健康消费、网络消费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力挖掘新兴消费潜力的同时,汽车消费作为我国消费的“大头儿”也迎来更多支持政策。根据商务部的工作安排,汽车是2020年促消费的重要领域,将从汽车流通全链条着眼,促进汽车消费优化升级。其中,在新车方面,继续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在二手车方面,抓紧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在报废机动车方面,抓紧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在汽车后市场方面,积极研究促进汽车改装、赛事、文化、旅游等发展政策措施,深挖汽车后市场潜力。
新能源车领域的专项支持也在加快推进。1月21日,工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印发新一批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税收优惠范围;2月10日,工信部又发布《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完善和简化企业端准入管理。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虽然疫情并不改变经济周期运行,但对汽车行业运行带来短期影响较大,而汽车相关消费已经占我国限额以上社零总额的25%以上。因此,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将是近期促消费重点所在。“日前,广东佛山发布了促进汽车市场消费升级若干措施,打响了2020年鼓励汽车消费第一枪。预计后续将有更多城市跟进,汽车市场转暖有望。”
在赵萍看来,稳住“大头儿”,抓好细分市场的升级需求,积累的消费需求有望加速释放,“补偿式”增长可期。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市场规模还将持续扩大。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虽然从短期看,在疫情影响下,今年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增长将受到较大冲击,但从长期看,我国消费升级势头没有改变。“在人均收入不断提升,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以及广大老百姓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的支撑下,消费市场潜力依旧巨大且有待加速释放。”
关利欣建议,为了更好地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一方面,要顺应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继续做好提升城市消费、扩大乡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促进网上消费等各项工作,加快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另一方面,要创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鼓励创业创新,充分发挥商贸流通领域吸纳就业的优势,保障消费能力和消费预期。
(关键字:央地联合发力 促消费政策再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