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增长”的压力之下,地方政府再次把目光聚集在最快见效的交通投资上。
7月30日,湖北省环保厅网站上发布的一则《湖北省省道网规划(2011-2030年)》第二次环评公示显示,未来8年,湖北规划新建1185公里高速公路。
两周前,武汉刚刚通过一项总额4217亿元的“九省通衢”计划。实际上,上述两项规划仅是湘鄂赣皖“构建祖国立交桥”投资规划中一部分。
数位接受本报采访的分析人士直言,在“稳增长”的压力下,地方热衷于投资基建有其现实需求,但须考虑投资主体的承受能力和由此带来的通胀风险,“客观的说,上一轮‘4万亿’导致的通胀压力还没消化完”。
18条省际通道
7月30日,进入环评阶段的《湖北省省道网规划》透露了湖北的交通“雄心”,近期(2020年前)规划新建1185公里,远期(2030年前)建设693公里,“到2030年,高速公路网由9条南北纵线、5条东西横线、3条环线、14条武汉放射线及19条联络线组成,总规模约7952公里”。
7月30日,湖北省交通系统一位工作人员对本报称,上述项目是湘鄂赣皖“构建祖国立交桥”战略中一部分。据其介绍,中部四省已预备联名上报国务院,共呼设立“国家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并力推使之上升为国家战略。行动早就开始。
此前,在湘鄂赣皖召开的协商会议上,四省交通部门已签署有一揽子重点项目协议,主要合作内容即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关联项目,其中18条省际大通道建设尤其被各界所关注。
“无论是合作范围还是投资规模,四省在交通领域的合作都值得期待”,建设部城建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管理研究所所长胡润州对本报表示,即使不考虑“稳增长”的因素,“中部地区对交通建设的需求还是客观存在的”。
据本报从湖北省交通厅获取的资料显示,湘鄂赣皖四省此次对接共建的省际大通道18条,湖北和湖南、湖南和江西之间涉及的范围最广,分别有6条国家级、省际公路需要合作完工,绝大部分项目都排出了有建设节点的时间表和通车日期。实际上,上述合作项目的背后是中部四省既定的投资计划。
据中部四省公布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纲要》显示,“十二五”期间,湖北在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规模将高达3059亿元,其中高速公路1850亿元,普通公路850亿元;安徽用于交通建设的资金为3200亿元,一批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项目将陆续开工;江西拟建设高速公路建设规模为1086公里,总投资763.4亿元;湖南共安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51个,建设总规模4603公里,计划投资2650亿元。
多渠道融资
“地方政府是在启动一轮新的投资潮”,胡润州认为,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有着现实的需求支撑,但“这些钱从哪里来?”
以武汉为例,按照武汉市建委相关负责人的介绍,未来5年所需资金来自于财政的直接投入仅为525亿元,主要依赖BT(Build-Transfer即建设-移交)、政府债务展期、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租赁、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等,“此外,通过控制规划红线内的建筑规模等方式控制建设成本”。
在此境况下,“找钱”成为地方领导最主要的任务之一,湖北高层和金融界之间的互动表现得更为积极。7月17日,在北京湖北大厦举行的中央金融系统湖北同乡联谊会上,湖北省副省长赵斌对在座的百位老乡坦言:“希望中央金融系统湖北同乡一如既往地关注湖北、支持家乡,支持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助力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邹薇认为,在“4万亿”之后,各地正在“自下而上”地掀起一轮投资大潮,“尤其是中部省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过高”。她直言,在出口不畅和内需乏力的大背景下,依赖投资是地方政府的现实需求,但由此给投资主体带来的金融风险值得警惕,“必须考虑到很多地方政府的债务即将到期,而且,上一轮投资导致的通胀也还没有完全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