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夏天上海有数个美妙的周末:天很蓝,温度又极其舒适,很多人都想借此机会出去走走逛逛来享受这样的好天气。在这样的日子里,你会觉得上海距离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都市已经不远了。但是当切身漫步在上海街头,你很快便成为一个狂躁之徒,因为你发现几乎所有街道都不是为人造的,是为车造的。人行道极其狭窄,行人根本无法肩并肩走在一起,尤其是在偶尔出现的电线杆或者水泥柱挡住你去路的时候。
在这种以车而非人为参照体量建造的街道和城市中,强势主导着道路交通的往往是方向盘后司机,很多司机放肆又自私,因为他们知道汽车比行人更强大。官方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的上半年中国恶性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27864人,另有106370人受伤。交通事故是45岁以下的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或许个体交通工具的使用助长了更为自我的行为方式,又或许交通方式上的行为表现恰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社会背景中个体行为方式的投射。
衡量现代都市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它如何提供高质量的生活,而在这个城市里步行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诸如伦敦、马德里、米兰、柏林以及巴黎这样的欧洲大城市,都有特别宽阔的林荫大道供市民散步,以供他们享受都市生活。欧洲的绝大多数城市都会非常慷慨地划出数量众多的步行区,让市民可以对车辆说不。每每在周末,这些区域都汇聚着前来休闲的人们,都市生活的故事在这里开始上演。而对于前来欧洲旅行的游客来说,最不需要去感受和经历的就是车辆通行的区域。新天地和南京东路步行街是上海开辟步行街非常成功的案例。它们的成功同时还有力地证明,这种步行方式也是一项经济指标,商铺、餐馆等都能从步行街固定的人流中受益。
如果上海这座城市想要更严肃地面对“better city, better life”这个承诺,汽车主导行人的局面就一定要被颠覆。在行人不喜欢的都市环境的众多理由中,汽车导致的原因独占魁首:马达与喇叭引起的噪音污染,尾气排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以及有可能被车撞击的持续性威胁对市民造成的永久应力。讽刺的是,这种怕被车撞的持续性惶恐已成为都市人必要的精神状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本能。
在今天拥有一辆车是很多人的梦想。私人汽车的拥有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成为了财富与成就的象征,有一辆车意味着成为崭新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的一部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存钱买车,亲身参与这个梦想。但反观这些正在“谋杀”我们美好城市的车流,这个梦想真的值得吗,代价是不是太高了?
(关键词:上海 世界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