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地方债发行顺利收官。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月末最后一天扎堆发行了将近1400亿元的地方债之后,2019年1月份地方债发行额锁定为4179.66亿元,创下历年1月份发行额之最。虽然供给不少,但需求更旺,投标倍数屡创纪录。得益于需求端支撑,地方债供给的提前有序释放,将有助于融资增长提前企稳,从而发挥支持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
1月31日成为今年地方债启动发行以来最“繁忙”的一天。数据显示,1月31日共有7省(自治区、直辖市)发行地方债,首场招标从9:30开始,末场招标持续到17:40才结束;当天地方债发行总额达到1380.95亿元,为2019年地方债启动发行以来的单日发行额之最,一天的发行额就占到了1月发行总额的三分之一有余。
据统计,1月份全国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179.66亿元,发行规模创下历年1月份的最高纪录。而这4000余亿元地方债全部是在最近两周发行。从单周发行额的角度看,1月最后一周地方债供给规模仅次于2018年发行额最高的一周(2018年9月17日至23日,发行额3788.85亿元)。
尽管供给不少,但1月份地方债招投标表现火爆,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尤其是在1月29日以前,地方债频繁出现超过40倍的认购,屡创纪录。1月28日,云南省财政厅通过财政部上交所政府债券发行系统公开招标发行了446亿元地方债,其中3年期一般债券全场投标倍数高达70.98倍,打破历史纪录。据了解,当天承销团中的56家证券公司踊跃投标,投标总量达到9909.5亿元,约为发行规模的22.22倍。
由于开年地方债发行过于火爆,相关部门已下调对地方债发行利率的窗口指导。从1月29日开始,地方债发行利率从之前一律上浮40bp调整为上浮25bp-40bp,侧面反映出各方对地方债需求端支撑存在乐观预期。从过去三日的招投标情况看,虽然发行利率下调后,地方债投标倍数的平均值有所下滑,但仍处于超额认购的状态,全场投标倍数最低在7倍左右,最高仍超过40倍,认购超过10倍的情况仍很常见。
目前市场上一定程度上存在“资产荒”局面,地方债因其免税和“银边债券”的特性,加上相比国债存在一定利差,对银行、保险等配置机构仍具有吸引力;近年来,随着地方债流动性提升和债券市场行情走好,广义基金、券商等机构对地方债投资需求也明显上升。考虑到年初机构投资需求较旺,虽然地方债与国债发行利差收窄降低其性价比,但顺利完成发行问题不大。
2018年末,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2019年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1390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5800亿元、新增专项债务限额8100亿元,分别相当于2018年全年限额的70%和60%。国盛证券分析师刘郁测算,2019年1月发行的4179.66亿元地方债当中,新增债为3687.6亿元,再融资债券为492亿元;新增债中,新增一般债为2276.0亿元,占提前发行一般债的39.2%;新增专项债1411.7亿元,占提前发行专项债的17.4%。按照这一进度,2019年一季度即可完成大部分提前下达的发债额度。
自2018年9月起,央行已将地方债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口径。考虑到今年地方债提前发行,年初又是信贷投放旺季、企业信用债融资也延续复苏势头,社会融资增速触底回升的可能提前到来,从而可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事实上,在地方债提前发行的消息披露后,市场对宽信用的预期不断增强,债券市场长端利率债逐渐陷入震荡过程,也反映出市场对未来信用扩张和经济增长预期出现了变化。
(关键字:地方债 融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