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钢铁产业> 不锈钢> 推荐资讯

宝武在WTO“促进钢铁脱碳公平竞争环境论坛”发声

2023-10-12 10:51:28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陆继媛
  • 导读:
  • 宝武在WTO“促进钢铁脱碳公平竞争环境论坛”发声
  • 关键字:
  • 宝武

近日,宝武应世界贸易组织(WTO)邀请,参加了WTO2023公共论坛——促进钢铁脱碳公平竞争环境论坛,展示中国钢铁行业、宝武的绿色低碳发展成果,积极推进国际低碳排放钢互认平台的建立。

加快重工业脱碳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中,钢铁产业约占8%。目前已有一些技术可以帮助减少碳排放。而同时,低碳标准碎片化正在形成日益严峻的挑战。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和正确的政策环境对于支持减碳技术的投资和使所有行业参与者共同迈向低碳排放的未来至关重要。为此,WTO“促进钢铁脱碳公平竞争环境论坛”将WTO成员、企业和学术专家聚集在一起,分享确保钢铁脱碳公平竞争环境的主要挑战和机遇,以及全球贸易体系的贡献等观点。论坛通过YouTube面向全球直播。

WTO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韦拉博士在致辞中表示,钢铁、水泥、化工和交通运输等重工业的脱碳对于在未来几十年实现净零目标至关重要。钢铁行业需要合适的贸易政策环境,以支持其脱碳努力,包括对突破性炼钢技术的投资,并确保关键投入的可用性,以及提高“绿色”钢铁的需求和成本竞争力。经合组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球有73项碳税或ETS在运行。不同国家的碳定价机制、税收优惠和融资政策不一致,可能改变竞争平衡,导致绿色投资流向政策环境更有利的国家。WTO需要通过合作、透明度工具、召集能力等手段,帮助钢铁行业脱碳并进行国际贸易。

作为世界最大的钢铁企业,宝武在低碳冶炼技术方面积极探索实践,比如,对高炉工艺进行技术再创新,探索富氢碳循环高炉(HyCROF)工艺,在高炉长流程低碳技术实现突破性创新;正在建设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配套建设电炉与连铸直轧生产线,投产后可以生产近“零碳”排放的绿色产品;全面开展“极致能效”行动,2022年实现减少约350万吨碳排放的效果。宝武表示,愿意就钢铁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同行进一步进行交流探讨,并希望在WTO的协调、推动下,有关各方坚持多边原则,在促进全球资源配置、提升产业效率和能源效率、加快低碳技术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碳减排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促进全球碳中和进程。

宝武认为,目前,国际上关于低碳排放钢的标准或要求呈现碎片化的趋势,一方面不同的标准在覆盖边界、计算方法和参数取值等方面存在差异,给钢铁企业的使用带来困扰;另一方面,不同钢铁下游客户对碎片化的产品碳排放标准的认可程度不同,带来标准采信上的差异,钢铁生产企业为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需要应用不同的标准开展计算、认证等工作。这些都增加了钢铁企业的脱碳负担,因此要推进寻求不同标准的互认和采信。应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资源、能源禀赋及发展阶段水平有差异,建立可持续的、体现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标准体系。低碳排放钢标准的建设是钢铁需求侧、供应侧产业链的共同需要,同时依赖于金融投资、政策等的协同发力,需要通过供给-需求-金融-政策的联动,共同推进钢铁行业的脱碳。此外,推动不同标准互认也需要政府间合作。钢铁生产商的碳中和转型依赖各种技术和大量投入,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希望发达国家成员进一步开放共享低碳技术,共同推进碳减排。

参与论坛的钢铁企业都在碳中和道路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论坛上,宝武、美国钢铁、塔塔钢铁、H2GreenSteel等钢铁企业代表及相关学术专家围绕“一致和透明的低碳排放钢标准在加速全球推广低碳冶炼技术和避免贸易摩擦方面的积极作用”“发展中国家如何参与并利用钢铁等重工业的脱碳机会”“财务信息披露如何有助于推动钢铁行业的低碳转型”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对于解决目前国际上钢铁脱碳领域多种标准共存造成的标准碎片化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各方认为,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前提下,钢铁行业面临的脱碳问题需要更多的交流及标准互认的平台,需要加强标准互通互认的沟通交流。WTO在促进私营和公共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国际合作,以及协调解决这些问题和确保公平竞争环境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应充分利用其召集力和广泛影响力,促进全行业脱碳,减少贸易摩擦、促进包容性。

(关键字:宝武)

(责任编辑:00800)
推荐资讯
中商视点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