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
双指标设计更重居民收入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彰显出今后我们更注重百姓生活幸福度。”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说。
胡鞍钢表示:“这两个目标的时间段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后10年,目前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无疑更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
十六大以来,年均经济增速超过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1%,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这向外界传递出未来中国更加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更加注重改善百姓生活的重要信号。”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说。
双指标同步提出,体现了明确的政策导向。“这说明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广大百姓可以充分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收益。”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3.87 -0.26% 股吧 研报]行长杨凯生说。
年均增速并不需要太快
“仅从速度上看,其实并不需要太快的年均增速。”李扬为记者算了一笔账:要实现两个翻一番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只要经济年均增速达到6.9%左右就可实现GDP翻一番目标,考虑到人口增长因素,要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对经济发展要求会更高一些,粗略测算GDP年均增速达到7.1%左右就可保障,而人均收入年均增速7%左右即可。
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经济战略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郭万超博士指出,“十二五”规划的年增长速度是7%。从中国的实际经验看,实际经济增长速度要高于规划速度。“十一五”规划速度是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平均增长速度是10.6%,“这就意味着,再翻一番的时间肯定能提前。保守地估计,提前两年没有问题。”郭万超说,第一个十年翻一番提前三年完成;第二个十年翻一番又提前了两年。二十年翻两番的目标,提前五年完成,刚好是2015年。
“从国际、国内形势看,中国大概还有15年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期,也就是到2025年我们可以实现现代化,即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发展体制上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小康变迁反映国家战略
“小康”的本义是“小安”。在传统文化中,在政教清明的治世中,小康与家庭殷实、不愁衣食的中等生活水平挂钩。而在天灾人祸的乱世中,却往往为儒家所青睐,成为希冀社会安康、生活康宁的千古理想。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唐钧表示,1979年,邓小平在与日本首相大平正芳的谈话中,提出了“小康”概念。中国的经济建设从人均250美元起步,向“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的目标迈进;此后小康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紧密相联:上世纪80年代先解决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在新世纪再用30到50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小康目标的确认逐步加深。“全面小康”一词出自十六大报告中,主要是针对21世纪的头20年提出的新的奋斗目标。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而十八大报告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终核实数,2010年GDP现价总量为401513亿元。据此计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应达803026亿元。
(关键字:小康 GDP 居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