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2.5%,涨幅创3月份以来新高。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6%。多位专家表示,9月份CPI和PPI增速基本符合预期,物价变化总体平稳。CPI有条件保持温和上涨趋势,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上涨。油价上行风险仍然存在,但高基数将使PPI同比继续回落。四季度物价水平仍将温和可控,多项利好因素也将助力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绳国庆分析称,食品价格上涨3.6%,影响CPI上涨约0.6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在食品中,鲜菜、鲜果和鸡蛋价格分别上涨14.6%、10.2%和6.2%,三项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55个百分点。在非食品中,居住价格上涨2.6%,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1.2%和23.5%,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4个百分点。
“这一轮食品价格上涨发生在内外需回落的背景下。近期制造业从业人员PMI和企业招工前瞻指数都出现了回落迹象,非食品CPI缺乏上涨的基础,食品价格上涨难以引起消费领域价格全面上升,CPI总体仍然可控。”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
鲁政委还指出,展望第四季度,猪肉价格可能阶段性回调,减轻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原油供需缺口扩大的背景下,油价上行风险仍然存在,但高基数将使PPI同比继续回落。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在国内需求稳中趋缓、狭义货币M1增速持续走低以及PPI下半年可能有所回落的背景下,未来CPI缺乏显著反弹的动力。
“当前调控政策持续出台,生产侧处于相对平稳的政策消化期。我国供给能力充裕,物价有保持平稳运行的基础。”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传旺对记者表示,伴随各地“六稳”方案不断落地,“转型性”投资将在“补短板”处稳步发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渐凸显。近期汇率市场变化对外贸出口提供了相对友好的环境,整体宏观经济在未来仍将走出稳中向好趋势。
(关键字:物价 物价水平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