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柳州讯 (记者/覃伟立 通讯员/罗熔军)实施科技成果转化7项,入选国家级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参与5项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制定,3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申报专利98份,获授权专利43件……柳钢集团向科技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要增量,推动全员全方位全流程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勇于投入,敢于创新。2019年,柳钢直接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是“十三五”前3年总和的3倍。“我们从行业领域的‘跟跑者’,努力向‘领跑者’飞跃。”柳钢董事长潘世庆说。柳钢研究出喷吹煤优化模型,能在炉役末期,高炉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保持相对高产低耗指标,项目获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研发出转炉长寿命经济炉龄控制集成技术,目前柳钢转炉炉龄可达2万炉以上,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物料消耗。郭志杰创新工作室成员申报的技术专利,两项获国家发明专利、两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年创效1500万元。
科技创新,以人为本。2019年,柳钢拿出544.57万元重奖科技工作者,同比增加204.57万元。相继出台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厚植“创新土壤”,不断提升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能力,如明确首席专家、技术专家、技能专家管理办法,打通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通道。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借“外脑”拓“智造”发展空间,增强产学研互动。柳钢以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借助与高校构建的产业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借力引智,围绕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绿色智能制造、资源能源高效综合利用等开展联合攻关。仅2019年,就实施校企合作项目26项。与此同时,柳钢先后建设广西钢铁产业研究院、广西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广西汽车用钢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2019年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73项,承担自治区级重大专项3项,柳州市级科技项目8项。
厚积薄发,全面开花。“多年来,柳钢铆足劲做优做精钢铁主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推动产品档次提升。”柳钢总经理甘贵平说。如今,柳钢产品已甩掉“大路货”帽子,成为“抢手货”:港珠澳大桥1/8的钢材来自柳钢;高强度新国标抗震螺纹、铁标螺纹钢跻身国内生产商“第一梯队”;热轧卷板通过中、美、法等8国船级社认证,西江黄金水道来往的近一半内河船用“柳钢板”;高品质资源节约型J5A不锈钢在广东地区市场占有高份额,并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冷轧家电板占据广东近半市场份额;汽车板产品应用于吉利、本田、比亚迪、福特等汽车品牌;研发出镀锌系列产品,结束广西无法自主生产镀锌板的历史。
(关键字:柳钢 精钢铁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