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冶金原料> 炉料> 行业动态> 生铁

经济下行,通胀又起,滞胀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怎么应对?

2021-11-1 8:16:47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不久前主管经济的官员吧,在北京的金融大会上讲话都用到一个词。那就是“经济韧性”。"经济韧性"是焦点。这就很说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或者说问题的严肃性。
  • 关键字:
  • 经济下行 通胀又起

 不久前主管经济的官员吧,在北京的金融大会上讲话都用到一个词。那就是“经济韧性”。"经济韧性"是焦点。这就很说明这个问题的普遍性,或者说问题的严肃性。
    我们说韧性,代表什么呢?说人或者事情很有韧性,压不弯打不垮,说明抗压能力很强。受到压力时才能体现出韧性,潜台词就是压力不小,所以侧面看才有韧性。言外之意,虽然经济垮不了,但压力很大。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三季度的GDP跌下来了,在5%以下,确切的是4.9%,这是前所未有的。另外,大家可能也都能感受到各个行业,面临问题都是比较多的。咱们来分析一下。
    中国经济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一、先说投资。投资现在已经乏力了。
    美国的基础设施是需要投资重建的,因为都是好几十年前,甚至说100年前的,很多都比较旧了,需要改造。
    但是中国呢,这些年一直在做基础投资。过去政府投资力度很大,基础设施、水电、公路建了很多,对老百姓来说这是个好事儿,但投得有点过头了。受疫情影响,从经济回报来讲,很多投下去,实际用途可能并不是特别大。
    二、再看消费这块儿,还挺薄弱。
    我曾经有个观点,房地产是“一业兴百业废”的行业,如果房地产行业达到了顶峰,也就是固定资产价格非常高,那么会带动几乎所有的行业,价格、成本都非常高。那么现在,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房地产在中国的话,占据了整个经济GDP大概在1/4左右,相当大的比重。当一半家庭的70%收入都用来还房贷了,还有多大消费能力?
    过去主要资金都是进入房地产了,如果房地产这个行业不行了,也会带动经济不景气。
    现在拉动消费,没有太好的办法,家电下乡,汽车,教育改革,互联网,所有能用的过去都用了,再有一个,是主动投资,也不能用了。这个会刺激经济,带来物价上涨更厉害的副作用,后面会说到。
    增加消费必须增加收入,据说月收入3000块以内的人口有9亿。有人提到,增加收入有两种方式,一是产业升级,通俗说就是从美国、欧洲、日本等这些国家的饭盆里舀两勺饭,可是他们不同意,说我自己也不够吃。因此,产业升级需要科技、管理、人才等一步一步的实现,这个是持久战。二是把让超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量投入到回收期长、带有公益性质和民生职能的领域,就是现在第三次分配的含义。
    这两个方法是好的,但目前执行起来都有一定难度,或者说都很难执行。先说第一个产业升级,产业升级肯定离不开高新技术,用新引进的技术来淘汰旧的技术。但是现在我们都知道,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处在有史以来的最低点,而且面临着西方技术方面的围堵。比如说芯片,很多领域都离不开芯片,特别是精细的芯片,现在卡脖子快断顿了。所以,产业升级步履维艰。

    第二个是高收入的再分配,也就是共同富裕,公益和民生周期长见效慢,这方向和资本的投资偏好不太相符。

    其实比较好的方法是这样的。企业家创造价值,政府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可以用税收来再次分配。打个比方说,企业家愿意创造价值,愿意创造财富,这是好事,应该鼓励他们。政府再来通过税收来调节,比如说马云也好,马化腾也好,你挣得越多越好。政府可以通过资本利得税调节,比如说你从股市套现了,或者说你这房子卖了变成现金,获利部分征收个30%的资本利得税。这样一来,既鼓励了企业家,挣得越多得到实惠越多,政府也得到更多的税收,老百姓也得到福利。

    这不是什么新招,国际上通常都这么做,比如北欧那些国家,主要是税收比较高,所以社会福利比较好,老百姓生活也过得非常舒坦。企业家挣了很多钱,但是他的税收很高,政府通过税收再次分配,把钱分配给那些弱势群体,民生项目,或者非盈利机构,这样话,这个社会就更公平了。
    如果不让这些企业家去创造财富,或者不鼓励他们去创造财富。这么说吧,企业家都挣不着钱呢,老百姓恐怕就更难呢,连喝汤都困难了。
    疫情期间,很多人收入和生活都受到影响,其实我倒是觉得,咱们也应该像欧美学习,政府印钞的话,直接把这个钱发给老百姓。现在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创造了历史新高,贸易顺差也是新高,从美国的贸易当中赚取了很多钱。为什么?因为美国老百姓手里有钱,老百姓的钱哪儿来的?疫情期间政府发的。疫情期间,政府发的钱甚至比工作时候的钱还多。
    直接把这个钱发给老百姓,老百姓怎么用这个钱,就是老百姓自己的事儿了。老百姓有钱花了,就可以消费了,有了消费需求就能够拉动经济。而不是再把这钱交给某个部门去修铁路、修基础设施。
    但直接发钱这种事儿不能长久,当疫情结束了以后,还是要尽可能的回归正常,持久发钱的危害后面讲。
    三、来说说出口,阶段性阳光灿烂。
    现在三架马车,也就只剩下出口还算比较强劲,尤其是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一直在增长。原来中国跟澳大利亚贸易,是中国进口出现了逆差,因为中国向澳大利亚购买了大量原材料,铁矿石、煤炭等等,虽说中澳关系现在很僵,甚至说中国禁止从澳进口,但是很多绕道进来的还是澳大利亚的出口,还加了价。
    所以说,三驾马车中,消费和投资这两架马车,已经都不怎么灵了。大家可能也都能够感受到各行各业都不太好。
    四、说说进退两难的局势。
    按道理来讲,经济不景气的话呢,购买力严重不足,就会出现物价上涨的反向,就是物价普遍的下跌。
    然而问题就出在这儿了,现在是出现了滞胀。
    什么是滞胀呢?也就是说经济下行,物价上涨带来通货膨胀,这两个同时出现,这就是经济滞胀,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儿。
    拿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各行业各业都不景气,按道理物价应该下降,但是这个通货膨胀还是非常高,比如说九月份这个PPI,出厂价这个指标同比上涨10.7%。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产品从源头就开始涨价,那再往源头的前边追溯,就变成了产品源头的源头开始涨价。再一次往前追溯,那就是能源开始涨价,再加上一些行业限制、环保等原因,所以说,这个出厂价就飙升。
    9月份的出厂价已经飙升到10.7%,这是不得了的。与此同时,九月份的这个消费者指数,CPI同比上涨0.7%。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将近10%的这个差额,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呢?出厂价非常高,但是批发、零售后传导到消费的话,也会涨价。比如,现在绿叶菜能突破15块一斤了。以前是“一斤菜炒一两肉”,现在是“一两菜炒一斤肉”。这是个例。
    但是,出厂价涨这么大幅度,消费端普遍涨价却没有跟进,为什么?因为消费者的购买力不足。一边是出厂价高,一边是老百姓的购买力不强,或者买不起。兜里都没钱,然后这物价又涨,他不消费,也不敢消费。
    最近这两三年可能的消费都不会太好,因为这个东西不用我说,每个人能摁住自己的心口,问自己一句:你有钱吗?
    现在清楚了,经济现状是两个词:经济下行,通货膨胀。
    那怎么解决经济下行?一个比较常用的办法,就是刺激经济。政府再去印钞票再去花钱,加大投资。但是呢,刚才我们提到了,这招儿已经不能再用了。原因一个是投资在过去已经过度。另一个是因为过去印钞已经印的太多了。那么你印再多钱的话,加重这个通货膨胀。
    一句话,在解决经济下行的问题同时给通货膨胀降温是比较麻烦的。
    先说说为什么要给通胀降温,不降温的话,那就货币就贬值了,然后造成市场不稳定了,所以说通货膨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像90年代初期单一的通货膨胀,当时面临的什么物价都在涨,特别是钢材、木材等。政府通过提高利率让货币回流,就让市场降温了。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是什么,经济没有活力,与此同时通货膨胀严重。印钱刺激然后拉动投资这个方法就不行了。印钱吧,通货膨胀就更控制不住了,不印吧,经济继续下滑咋办?印也不行,不印也不行,进退维谷啊,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儿。
    全世界包括美国、欧洲等等,现在都面临着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之所以现在是通货膨胀比较高,因为疫情期间政府给他们发了太多钱,结果一个是购买力非常强,另一个是股市也非常强。
    但给老百姓发钱也不能这么长久维持下去,因为会增加赤字的。但至少呢,度过眼前暂时这个难关,度过这个危机,我觉得不失一个对付滞胀的很好方法。至少说让老百姓感觉到,他有消费能力了,然后能够拉拉动经济。如果是大家都不消费,那经济就成了一潭死水了。
    五、机会变少,但还有,要靠真本事。
    尽管宏观经济不景气哈,但是天塌不下来,经济它总是有低谷高峰的。不可能永远都是阳光灿烂,有时候也会出现暴风雨什么的。只是现在遇到这个情况是比较麻烦,这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讲。
    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呢,虽然现在机会不像以前那么多、那么好,但是如果你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强,还是有一些好的机会。投资、股市、外汇,还是有机会的。

    所以大家也不要悲观,好好动脑筋,机会总是有的,关键看你能不能发现它们,能不能找到它们。

(关键字:经济下行 通胀又起)

(责任编辑:00588)
推荐资讯
行业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