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机床工具行业是由金切机床、锻压机械、铸造机械、木工机床、量刃具、磨料磨具、机床附件含滚动功能部件、机床电器含数控系统八个小行业组成的。各个小行业生产的产品按不同特征分为若干类型和众多的品种、规格,已经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主机和配套件有一定基础的生产制造体系,并拥有具备相当技术力量的科研院所和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金模机床网CEO指出,中国机床历经50多年的努力,整体机床工具行业有了很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工艺装备,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做出重要贡献。目前机床行业还未度过转型期,国内机床产业与经济运行质量同步增长。
随着改革的深入,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格局已经形成,机床工具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好形势,已经开始进入发展速度与经济运行质量同步增长的新阶段,并为我国由机床制造大国向机床制造强国迈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已进入世界机床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的行列。据统计,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企业共有2023个其中属于国有企业范畴959个,占总数的47.4%;民营企业758个,占37.5%;三资企业306个,占15.1%,全行业总资产达1175亿元,拥有从业员工52万人。
机床工具行业竞争力具体进步表现是:产值产量高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数控机床的发展速度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速度。
金模机床网CEO认为,经过“十一五”的高速发展,虽然我们的数控机床产业已初具规模,在自主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行业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着提升,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是技术进步相对滞后;二是发展方式偏重于规模扩张。吴柏林告诉笔者,现阶段机床行业的基本特征是大而不强,其主要矛盾是国内市场需求结构的加速升级与行业供给能力不相适应。当前,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和节能环保意识空前提高,在增长速度回落和全社会调结构、转方式双重因素作用下,市场需求结构正在加速升级,这也必然带来对制造装备升级的需求。这点从2011年的进口统计数据就能得到很好印证。
来自机床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势较快,进口20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吴柏林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但这两方面的增长动力已经明显下滑。可以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宏观经济增长将会减缓,对机床工具产品的需求增长也将趋缓。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前三季度,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152.7亿美元,同比增长38.5%。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99.1亿美元,同比增长51.4%。因进口激增,国产金属加工机床、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呈显著下降态势。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721.7亿元,同比增长33.5%。这意味着中国机床工业虽然产能巨大,但事实上还不能“自己武装自己”。
据金模机床网CEO分析,机床工具进口额增速远高于国内机床工具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速,反映出市场需求结构不断变化,对中高端产品的需求明显增加,也反映出国产中高端产品在技术水平和产业化上都存在不足之处。
由于国际机床市场营销策略发生变化,以高技术为先导、用高技术装配的低价格中档机床产品迅速占领中国机床市场,对中国国内机床企业提出严峻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推动行业由大变强已刻不容缓。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德国、日本机床企业恢复很快,行业巨头马扎克、德马吉用高技术生产的低价格中档机床产品特别受中国市场欢迎。中端产品的大量涌入给中国发展中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机床附件行业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2.9%,而机床零件、部件进口额同比增长40.8%,基本与国内机床附件产值同比增速近似。
可以看出:中国当期生产的中高档金属加工机床大部分仍然配置进口功能部件,反映出中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基础、关键、共性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功能部件发展仍滞后于主机发展的现实。
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制造强国”,第一个需要翻越的“门槛”就是机床。作为装备制造业的“装备”,机床就成了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
面对世界机床市场数控机床高技术低价格的竞争,中国机床企业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大而不强,向由大变强的方向转变。“‘机床之乡’沈阳可能会成为世界机床制造基地。”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
据了解,沈阳机床集团自2009年在世界金融危机中成为机床行业中表现最出色的企业后,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正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高峰。
目前,沈阳机床集团以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联合国内8家企业、6家院校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自主研发了上千种数控机床新产品。
此外,世界机床两大巨头——德国德马吉、日本森精机将与沈阳机床集团合资在沈阳建厂,这势必改变世界机床行业格局,沈阳也将成为继德国斯图加特、日本名古屋后新的世界机床制造核心区。
(关键词:机床工具行业 制造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