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冶金原料> 铁合金> 行业看点

六大建议助特钢企业转型升级

2013-10-14 9:26:22来源:中国冶金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近几年,随着我国特钢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全球中上游水平,个别产品得到国际知名用户的认可,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 关键字:
  • 特钢 特殊钢 特钢企业

近几年,随着我国特钢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装备水平、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产品质量总体处于全球中上游水平,个别产品得到国际知名用户的认可,已经具备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不过,我国特钢业的“短板”也须要引起注意。比如,我国特殊钢产量中优质碳钢占60%,真正的合金钢不多。与此同时,我国特钢企业较多,深加工和技术服务不足,产品档次不高,名牌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不强,一些高端产品仍依靠进口。虽然,我国特钢产品也有一定量的出口,但档次不高、价格低廉,容易引起外贸摩擦和反倾销调查。为此,我国特钢企业应该在产品质量、产品集中度、技术创新、深加工、差异化和产业链这六个方面加强改进和通力合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我国从特钢大国转变成特钢强国。

要注重发展规模与产品质量之间的平衡。我国钢铁业主要是产能效益,而不是质量效益,特钢也不例外。特钢企业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人才素质要求高的企业。在特钢产品中,有些产品的生产技术难度大、管理难度大,有些产品的市场容量有限,有些产品认定周期长,产品有一定时效性,资金回收期长,一些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因素,投资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特钢企业的投资方向不要过于集中在同一个产品、同一条信息上。

前几年,特钢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的实践,开始认识并致力于进行产品的质量竞争。但由于市场尚好及部分企业认识不够深刻,对质量预防和质量提升重视不够。因此,特钢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空间,形成有效的生产能力和规模,以发挥真正的规模效益。

提高特钢业的集中度。在国外,如瑞典、日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50多家特钢企业,现在通过重组、并购、参股等形式,瑞典仅有6家,日本亦不超过20家(含神户制钢等联合企业),提高集中度已成为全球特钢行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特钢生产企业大大小小加起来有100多家,前几年经过兼并重组已经形成几个产能超过200万吨的特钢集团。但是这几年,又新增了许多企业,大的达到百万吨级,小的甚至还有装备落后的年产量在5万吨左右的小企业。因此,我国特钢产业集中度亟待提高。

技术创新防范市场风险。我国特钢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已经形成,而防范市场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技术创新和过硬的产品。当前,我国部分特钢企业的装备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因此企业要重视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的建设,寻找特钢技术的“短板”。如:棒材成品轧机由二辊改为三辊式、四辊式的应用,特钢棒材的控轧控冷,在线热处理并使金相组织达到用户满意度的技术开发应用,表面无缺陷技术的开发应用等。此外,我国特钢行业的生产技术在连铸轴承钢的碳化物不均匀度、齿轮钢的窄淬透性带和带状组织、易切钢的硫化物形态等方面都亟须突破。

重视和发展特钢的延伸加工。特钢的深加工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也是企业延伸产业链、增加盈利的手段,同时也是特钢企业为用户服务的延伸。国外的一些企业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例如,瑞典有60%以上的特殊钢出口,均为深加工产品;德国的特殊钢供应五大用特殊钢行业,47%以上是通过深加工后供货。特钢产品的深加工可以从产品型深加工(零部件及毛坯等供货)、营销型深加工(配送、下料、剥壳等供货)和材料性深加工(热处理、磨光、剥皮、子处理等)这三个方面来进行。

以用户为中心,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谋求差异化。对于特钢企业来说,不同层次的用户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是同一层次的用户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即使是同一钢种的用户也由于加工方式、使用状况、装备条件、产品服役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同。比如,有的用户要求直接切削,有的要热加工后切削,有要求热处理,要求冷加工、冷挤压、深冷拔等,而且有些用户没有大的装卸设备等。所以针对不同用户,产品要有差异化。当前,特钢企业的传统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用户个性化的需求。要针对用户需求,建立与每种需求都可以紧密结合的体系,实现产品开发的迅速化、专业化和服务满意化,把用户的产品变成企业的产业链延伸,建立和巩固与用户长期的合作关系。

与上下游共建产业联盟。特钢企业的原辅材料、设备备件供应商分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对特钢企业来说同样重要,因此要把供应商作为特钢产品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把质量监测和管理延伸到供应商,使其提供的原辅材料、设备、备件等符合企业的质量标准要求。

从下游来看,特钢企业要注意其产业政策动向,对用户企业要针对不同企业的技术、质量、环保、成本等要求,多给予技术支持,共同解决用户的技术“短板”。此外,行业要尽快解决目前我国特钢钢种多、技术标准杂、批量小的问题,企业要与下游用户尽快制定结合我国资源特点和特钢厂装备特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殊钢标准体系,这样既可以适用目前我国大炉子、连铸、连轧装备,可以组织批量大、成本低的高效化生产,又可以稳定企业的市场。

(关键字:特钢 特殊钢 特钢企业)

(责任编辑:00768)
推荐资讯
日评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