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冶金原料> 铁合金> 上下游动态> 光伏

光伏重回理性发展轨道 质量、标准受关注

2015-3-16 8:36:32来源:网络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今年两会期间,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被聚焦在镁光灯下,一方面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的提升为相关设备企业带来无限机遇,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光伏设备有望摆脱质量参差不齐的顽疾。
  • 关键字:
  • 光伏

今年两会期间,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被聚焦在镁光灯下,一方面清洁能源装机比例的提升为相关设备企业带来无限机遇,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光伏设备有望摆脱质量参差不齐的顽疾。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4年光伏发电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14年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同比增长60%。2014年新增装机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装机的五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年增1000万千瓦的目标。

光伏发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已成大势所趋,而光伏发电设备市场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期。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扶持光伏产业建筑一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免税、促进清洁能源发电有序发展、家庭光伏发电政策松绑等多个关乎光伏行业切实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提案,对于光伏设备质量、补贴方式、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技术创新提高设备质量

2004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光伏发电设备制造能力、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技术领先的行业先锋。但应该认识到,我国光伏设备领域产能严重过剩,绝大多数的企业存在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等现象,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市场上的光伏电站生命周期一般为25年,尽管光伏电站有这样的周期年限,但与电站配套的各类组件品质是否可支持25年要打一个问号,投资收益是否稳定同样存在疑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说,随着光伏行业回暖,业内开始出现恶性竞争、以次充好、倒买倒卖的乱象,尤其是光伏发电相关组件、背板、逆变器等设备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2014年,国家太阳能光伏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江苏、浙江、广东等地20个屋顶分布电站进行风险监控发现,部分电站出现连接器发生熔断、接线盒内部短路熔化、专门为分布式电站设计的汇流箱进水等问题,施工中也出现过部分线槽进水,部分绝缘表层被破坏等现象。除此以外,有的光伏电站周边发生了类似火灾的质量事故,对电站组件质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包括逆变器、汇流箱等。

“光伏企业要占领制高点,必须要掌握关键技术,企业要不断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核心竞争力。”天合光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高纪凡两会期间向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创新机制推动光伏产业长效发展的提案》,他建议应尽快建立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相关部门应明确要求各发电企业定期上报所有光伏电站的发电数据,尽快在听取行业意见的基础上选定一家专业、客观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定期公布,尽早建立我国光伏应用端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机制。

促进光伏设备行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关于规范光伏电站投资开发秩序的通知》,这些政策有效规范和促进了光伏产业健康发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2015年2月,国家能源局向五大电力集团等单位下发了《关于发挥市场作用促进光伏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严把光伏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紧盯下游应用端产品质量,从而切实引导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该意见或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推出。

“当前清洁能源发电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开发成本偏高,市场发育进程缓慢。”全国政协委员、保利协鑫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如是说,建议明确清洁能源发电总体战略和发展目标,制定相应规划,制定公布统一的清洁能源发电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

从能源格局演变看,新型的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源是大势所趋,能源发展轨迹和规律是从高碳走向低碳,从低效走向高效,从不清洁走向清洁,从不可持续走向可持续。对于如何促进光伏发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业内专家提出建议:一是加强光伏发电统筹规划,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目标,特别是要与其他电源建设规划和电网建设规划相协调。二是要注重基础研究和自主技术研究。三是完善相关法律和配套政策,抓好政策落实。四是进一步优化国内光伏产业结构,培育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光伏企业。

(关键字:光伏)

(责任编辑:01066)
推荐资讯
日评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