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冶金原料> 铁合金> 国内行业动态>

多晶硅加工贸易手册将到期 政策选择陷入两难

2015-8-7 9:27:35来源:中国经济时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到今年9月,加工贸易手册将面临失效,进口多晶硅将不能再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业务。
  • 关键字:
  • 多晶硅 加工贸易 进口多晶硅

去年8月,出于保护国内多晶硅行业正常竞争和贸易平稳发展的考虑,并进一步封堵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漏洞,我国商务部发布了“58号文”(《关于暂停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的公告》),并给予多晶硅企业加工贸易一年的延缓期。到今年9月,加工贸易手册将面临失效,进口多晶硅将不能再通过加工贸易方式开展进出口业务。

近期,国内一部分上游企业呼吁彻底关停加工贸易;但同时,不少中下游企业则纷纷呼吁继续延缓加工贸易政策。一边是中下游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呼吁延续加工贸易;一边是国外企业通过加工贸易大量出口多晶硅到中国外贸加工企业,加剧了国内多晶硅竞争,面对这样的两难局面,加工贸易政策又该如何选择?

中下游企业担忧重返“寒冬”

2014年年初,我国商务部发布了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反补贴最终裁定公告,政策发布后,我国加工贸易项下多晶硅进口量激增。为进一步封堵我国贸易救济措施的漏洞,商务部于2014年8月起暂停受理太阳能级多晶硅加工贸易进口业务申请,但考虑到下游企业,决定给予加工贸易一年的延缓期,到今年9月,加工贸易进口渠道将被关停。

“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将使硅片及下游电池组件的成本大幅增加,失去盈利能力,全球竞争优势被严重削弱,打破了国内光伏产业上下游均衡发展的态势,最终伤害产业整体发展。”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硅片企业比海外仅有8%—10%的成本优势。如改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增加了多晶硅进口关税、反倾销及反补贴税、增值税及资金占用成本,使得原料采购成本增加10%—60%以上;多晶硅料占硅片成本比重约为45%,最终硅片成本会上升5%—30%以上,我国硅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消失,而韩国Nexolon以及台湾绿能、中美晶等海外硅片厂商则可以获得低成本的多晶硅、强化自身成本竞争力。

与此同时,在成本显著增加的情况下,单晶硅片行业盈利能力将大幅减弱。目前单晶硅片行业毛利率仅10%—15%,采用一般贸易方式后,很多企业如中环、卡姆丹克、隆基等国内主流单晶硅片厂商将从盈利转为亏损,或者从亏损陷入巨亏。企业和行业将无法生存,更无法投入研发和设备改造升级。

而在天合光能有限公司高级公关经理刘译阳看来,禁止多晶硅加工贸易后,下游电池组件企业在国内和海外双重夹击下将由扭亏为盈再次面临亏损。

据了解,多晶硅成本占终端产品组件生产成本20%左右,采用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将导致组件生产成本增加1.4%—12.2%。而目前电池组件行业毛利率刚刚有所回升,达到15%左右。

“如果关闭加工贸易,将进一步加大企业成本。”刘译阳告诉本报记者,2014年中国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各有50GW以上,能够存活和生产的仅有30GW左右。目前为止,因经营困难导致关闭的80%为中小企业。如果禁止加工贸易,光伏下游企业对外面临欧美新一轮双反,对内则面临关税成本增加,在内外交困下,下游企业将进一步失去竞争力,最终导致大量关闭或者转移产能。

多晶硅料严重依赖海外进口

“目前国内大多数以出口为主的中下游制造商生产高效产品的多晶硅料还是以海外进口为主,原因是国产料虽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但性能不稳定。目前,英利、天合、晶澳、隆基、中环等是前几大多晶硅进口商,而国内高效产品也主要出自这几家供应商,其多晶硅料严重依赖海外进口。”钟宝申告诉记者,国产多晶硅品质尚无法满足高效硅片的发展需求。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国产多晶硅品质不如进口多晶硅稳定,例如:N型单晶的少子寿命规格为≥1000us,国产多晶硅在此规格要求下的不合格率为15%-20%,而进口多晶硅的不合格率仅为0.5%-0.9%。因此,关闭加工贸易将导致高效单晶的成本增加,使中国在高效电池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不利于产品升级,长期会使中国硅片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与此同时,国产硅料供应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国内中下游需求。”刘译阳告诉记者,据悉,2014年,我国多晶硅企业开工数量增加至18家左右,产能达15.6万吨,产量实现13.2万吨。

2014年我国硅片产量38GW,对硅料的需求量至少在20万吨以上。现阶段国内下游企业必须进口多晶硅才能保证生产需要。

除此之外,多晶硅进口加工贸易终端产品的消费市场在海外,硅料价格高低并不是中国消费者买单,但提供了中国的就业和国内企业的利润。

2014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达13.2万吨,多晶硅进口量为10.06万吨。2014年国内终端消耗的多晶硅粗略估算最多达6万吨 (以2014年国内装机10.62GW,其中90%以上为多晶,每瓦消耗多晶硅料5g粗略估算)。而海关统计的2014年多晶硅出口量仅为0.23万吨,也就是说,包括进口的多晶硅在内,共17多万吨多晶硅料以硅片、电池、组件等产品形式出口,用于国外市场。

“因此,有理由相信,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的多晶硅料最终都是由海外市场买单,对于国内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并不形成威胁。”钟宝申认为,关闭加工贸易只能减少中国就业机会,削弱企业竞争力。

向左或向右 政策陷入两难

关停加工贸易?抑或继续延缓加工贸易?

对于关停加工贸易,记者采访的多位中下游光伏企业负责人表示,中国商务部一旦决定关停加工贸易,那么2015年和此后,将形成多晶硅产业的一枝独秀,市场持续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企业毛利率可能高达30%以上,甚或形成1-2家的超级垄断巨头;而国内下游高达40GW的硅片、电池、组件产能要么陷入亏损,要么选择加速撤离国内。

上述负责人表示,希望政府能够及时注意到产业和市场的变化,继续延缓加工贸易,既能保护下游,又能争取时间与美国贸易争端谈判,最终形成双赢,这也符合上游多晶硅产业的长远利益和国家利益最大化。毕竟下游的发展和繁荣,才能保证上游的生存。

但是,继续延缓加工贸易又会带来什么呢?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多晶硅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延缓加工贸易政策可能会让国外企业利用我国的这一政策口子大量出口多晶硅到中国市场。

上述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欧盟、美国等国外企业通过暂缓的加工贸易政策大量出口多晶硅到中国市场,实际上规避了中国对多晶硅进口的反倾销税,让我国针对上述各国采取的反倾销措施成为摆设。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中国自德国进口多晶硅量创历史新高,环比大幅增加了24.8%达到3667吨,占4月份总进口量的33.7%。其中,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达1871吨,占自德国进口总量的51%。

与此同时,4月份自美国按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多晶硅量为1445吨,占当月自美国进口总量的91.2%,可见,尽管美国企业的税率都在50%以上,但实际上绝大部分通过加工贸易渠道进口规避反倾销税。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任何政策都会有两面性,加工贸易关停与否,可能都会对上、下游产业链产生影响。因此,建议政策不要一刀切,可以出台更细化的政策,有区别、差异化的政策对国内多晶硅产业进行保护。

“光伏中下游企业呼吁商务部继续双反的同时,对加工贸易实现延续和差异化政策。”钟宝申说,希望放开或者继续延长质量标准达到GB/T12963-2009《硅多晶》1级品的多晶硅加工贸易政策,以保障上下游企业均衡发展,实现“精准双反”。

(关键字:多晶硅 加工贸易 进口多晶硅)

(责任编辑:00768)
推荐资讯
日评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