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以下简称“该院”)承担的哈萨克斯坦巴库塔特大型露天钨矿采选项目采选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投产后,钨精矿产量将达到世界产量的8%左右。2017年12月23日,在湖南长沙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评审,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科学院院士孙传尧为主任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院所推荐的工艺流程合理可靠,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首次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4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进入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已经成为中国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的前沿阵地,能源、资源合作是中哈产能合作重点。在此利好大环境下,该院多次与哈萨克斯坦矿山企业合作,利用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优势和该院采选技术优势相结合,双方互补互利,给两国企业和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此次巴库塔钨矿的开发与利用,是中哈两国之间交流合作的又一重点项目。巴库塔钨矿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上世纪60年代末由前苏联专家发现并探明储量约27万金属吨,是世界级的特大型露天钨矿,储量可列入世界十大储量钨矿。
该钨矿投资方香港佳鑫国际资源投资有限公司控股的哈萨克杰特苏钨业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该院对巴库塔钨矿进行选矿试验技术开发研究,该院接到试验委托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对其进行科研攻关。
一方面,巴库塔钨矿属于中等品位的石英脉大型露天钨矿,白钨矿与易浮脉石白云母密切共生。另一方面,矿区年平均气温低,常规选矿药剂抗低温能力差、捕收能力弱,药剂消耗高。
该院以陈代雄总工程师为首的科研团队经过长达两年的科研攻关,完成了从工艺流程试验到扩大连续试验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大突破。试验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官能团新型白钨矿物捕收剂HW,该药剂具备水溶性好、捕收性和选择性强等优点,确保了钨浮选优良选矿指标。工艺流程试验和扩大连续试验获得钨精矿WO3>65%,回收率>87%,选矿指标优异,相比前苏联时期选矿指标回收率有大幅提升,超过15个百分点。先进技术创造重大的经济效益(年处理330万吨原矿,提高15%回收率,新增经济效益1.195亿元)。而且产品全部为高品质钨精矿无需高污染的盐酸浸出脱磷脱碳酸钙,简化工艺流程,降低了成本。试验注重环境保护,进行了低成本选矿废水处理试验,选矿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全部回用,实现选矿废水零排放,绿色无污染。
巴库塔钨矿位于阿拉木图州CHILIK区,拥有优良的基础设施及矿山开发和运营条件,交通、电力及水资源条件优越,无需进行大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投资。
该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表明,巴库塔钨矿矿体厚大、集中,矿石埋藏较浅,局部出露地表,矿体围岩性质较好,采用露天采矿,剥采比小,适合大规模露天开采。
为了把先进选矿技术高效、经济转化为工程生产,获得更大的技术经济指标,选矿碎磨设计采用先进的短流程SABC碎磨工艺,白钨浮选设计采用具有浮选设备少、厂房占地面积小和电力消耗低等优点的浮选柱+大型浮选机联合浮选流程,确保选矿工艺流程和选矿指标顺利工业实施,减低成本和投资。整体工艺流程科学合理,操作可行,指标先进。项目选矿废水经过处理回用,注重清洁、生产、安全、环保、节能措施切实可行,方案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项目采选技术先进、采选成本低,采用先进的大型化选矿设备,项目建成后,可有效的使该地区的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解决300多人的就业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哈萨克斯坦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法制体系健全,并拥有极为丰富的油气及矿产资源,目前尚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发展空间广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本国的“光明大道”发展规划,高度吻合了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哈两国是近邻,合作潜力巨大,是有实力企业的长期投资发展的理想目的地。
此次项目的突破,是该院“走出去”的一大步,为该院与哈萨克斯坦及其他中亚国家在有色金属领域进行深度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也是该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布局,需要以“务实、创新、淳朴、担当”的有色人精神去实现美好梦想。
(关键字: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钨矿 钨精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