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冶金原料> 铁合金> 推荐资讯

2024年大宗现货市场展望:在探索中焕发生机

2024-1-8 9:27:30来源:期货日报作者:
  • 导读:
  • 编者按:新的一年,各界对于大宗现货市场满怀信心与期待。
  • 关键字:
  • 大宗现货 大宗商品 工业品 农产品 大宗原材料

精准“把脉” 找准方向

编者按:新的一年,各界对于大宗现货市场满怀信心与期待。行业面临怎样的发展趋势?政策引导能否更加精准?企业如何选择发展路径?本期大宗商品周刊特推出行业专题报道,与业内大咖畅谈新年规划与愿景,共同梳理发展脉络。

为市场精准“把脉”,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望大势所趋;其次要与企业比肩,闻行业所思;再次应从实际出发,问难点所在;最后方能深切地触及行业脉搏,摸准市场发展趋势。展望2024年,本刊希望通过“望闻问切”找准市场方向,帮助企业打通“任督二脉”,促进行业提质增效。

2023年,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大宗现货市场以稳定的表现迎接挑战。这一年中,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供需关系等多因素共同影响着大宗现货市场的发展。纵观全局,现货平台的发展路径愈加清晰,市场活跃度显著提高,交易模式更加多样化,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态势。

[“望”大势所趋:展现空前创新力]

经过清理整顿与三年疫情的影响,大宗交易市场普遍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企业的出路何在?期报传媒大宗商学院院长师秋明认为:“对于大宗行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认清两方面的政策导向,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发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以满足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大战略;二是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各级政府明确指出以期现结合为抓手的大方向。这两点为行业的发展勾勒出蓝图。”

政策引导下,市场建设按下加速键。2023年12月18日“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揭牌。一年之中,“浙里有矿”铁矿石现货交易平台、福建省茶叶现货交易中心、东北亚玉米交易中心、郑棉安阳棉花(纱线)交易中心、广西中药材进出口交易中心等多品类、多领域的交易平台也纷纷落地生花。

现货企业在发展路径的选择上也有了更多尝试和更明确的方向。全国范围内,多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展开了对于期现结合新模式的探索。2023年年初,青岛市首家介于现货和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揭牌运营;同年8月,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转现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同时围绕山西优势煤焦化产业成立山西产业服务基地,探索能源期现结合业务路径;9月,北部湾(广西)建立了大宗商品期现联动交易平台;2023年年末,上海国际集装箱舱位交易平台达成首笔期现联动交易;重庆两路果园港综保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发布,探索新的期现结合模式。

与此同时,交易模式也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广西八桂食品交易中心白砂糖期现价差点价交易正式上线;青岛能源中心上线京博墨源石油焦现货专场交易;广州市塑料工业集团在海峡石化产品交易中心持续预售远期现货产品;山东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则落地煤炭电子仓单现货质押融资业务等。在一系列探索实践中,现货交易市场展现出空前的创新力。

数据总能最直观地反映出市场的活跃度。纵观2023年,各大现货交易平台均取得了不菲的业绩。据北部湾(广西)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介绍,其2023年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当年累计成交额达1158亿元,成为深圳首家千亿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齐鲁农产品交易中心累计实现交易额1087.74亿元,营业收入4039.97万元。据相关媒体报道,截至2023年12月19日,上海清算累计承接覆盖化工、有色、黑色、农产品、新能源、油气6个大宗商品行业46个产品近30万笔现货交易,交割数量2.3亿吨,清算金额超1.37万亿元。数以百亿、千亿级的交易额,展现出现货市场的一派热闹景象。

师秋明表示:“经过前几年的休整,现货交易市场从去年开始逐渐复苏,对业务的探索不断加深, 2023年可以被称为大宗现货市场的‘探索之年’。”从一系列业务布局和业绩数据中可以看到,大宗现货市场在探索中渐行渐稳。

[“闻”行业所思:用数字化引领未来]

在与多家现货交易企业负责人交谈的过程中记者了解到,除了创新交易模式、开展期现结合以外,企业也在数字化的道路上不断深耕,试图开辟一条一体化综合服务的道路。

新疆汇宗农副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副总经理王小明介绍:“作为从事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交易平台,新疆汇宗坚持以综合服务为基础、交易为辅助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新疆特色农产品仓储数字化、数字化仓单、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仓单质押等综合服务业务,积极推进综合的信息集成、商品价格信息服务,持续向着‘大宗商品市场+云仓+金融+信息’方向努力,为平台参与各方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企业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特别是在收购、加工、仓储方面,实现线上的运行,通过样板打造,吸引和拓展更多的第三方资源聚集,为今后各项业务奠定基础。”

记者了解到,提升数字化能力是现货交易平台发展的重要方向。2023年12月4日中国数字钢铁华中交易中心成立,该交易中心由新郑市与淘钢网集团联合运营,以数字化钢铁交易平台为载体,逐步推动现货交易、智慧仓储、现代物流、深加工制造等融合纵深发展。

从众多案例中可以看到,数字化是交易场所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以前海联合交易中心为例,其推出进口大豆现货交易市场保税交易库业务,改变纯进口大豆供销模式,通过建立保税交易库网络,链接交易的上下游客户线上完成大豆的交易、交收、结算、融资等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我国的实体产业基础决定了从工业品到农产品,从大宗原材料、中间品到制成品、消费品,从内贸到跨境进出口,每年有百万亿级的底层实物现货以传统贸易的方式在线下流转。”鹏峰数贸科技董事长董峰表示,通过现货交易平台基础设施提供的集约化公共服务,借助供应链金融商业逻辑闭环和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场景应用,将这些传统现货贸易搬到交易平台上,以真正数字化的方式开展,其实就是畅通实体产业体系的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 对于大宗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董峰认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依托全国各地不同的优势特色产业,用3—5年时间,基于通用式底座解决方案,打造一批年度交易额千亿级的分布式现货交易平台是完全可行的,这对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

[“问”难点所在:亟待扫除政策盲区]

近年来,从《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少顶层文件和高层会议都多次提及“发展大宗商品现货市场”,足以洞见国家对于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视程度。

虽然理想丰满,奈何现实骨感。不少业内人士在开展业务时仍会感到困惑:地方监管由谁牵头?业务定性由谁负责?存在争议如何处理?王小明告诉记者:“目前虽有宏观政策的指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太多盲点。”究其原因是顶层设计过于宽泛,在落地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政策无法顾及的灰色地带。“希望国家宏观政策能够进一步明确大宗现货市场的定位、支持方向,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规划。” 王小明表示。

记者了解到,不少业内人士也有同样的困惑,主要表现在:对业务规划不够明确、业务定性存在争议、监管存在空白等。这也滋生出一些行业乱象,例如所谓的“维权组织”钻法律的空子,打着“维权”的幌子,行敲诈之实。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已运行20余年,全国的交易平台有百余家之多。在法律背景和管理框架不明确的情况下,行业容易出现短期心态。”师秋明解释道,“所谓短期心态就是在业务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简单粗暴的获利行为,同时滋生出例如‘非法代理维权’等不利于行业发展的现象。”

中物联大宗商品市场流通分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表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积极向现有政策‘靠拢’,争取相应的政策支持,这里所讲的‘靠拢’,是通过我们市场的所为所能,引起政府‘政策关注’,从而获得较多的政策支持。”

具体该怎么做?洪涛教授建议,一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即向实(为实体经济服务)、向上(期现联动)、向下(向批发市场、向产供链下游)、向外(跨境)、融合(与期现、与电商、与物流、与金融、与实体、与品牌);二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应抛弃以自我(平台)为中心的供应链发展模式,探索市场与市场平台上的各个主体为中心的分布式供应链,为各个主体提供平等服务。三是根据市场需要、依据相应政策、遵循大宗商品规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道路。

政策的完善需要政府各部门与企业充分对话、详细了解行业运营规律、全面考虑各方利益。“大宗商品市场具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如果由不了解行业的人制定政策,反而会束缚住市场的手脚。”洪涛教授表示。

随着大宗现货交易平台对于业务探索的持续深入,以往粗放的管理方法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精细化的管理手段、精准的政策支持、明确的监管方式、健全的法律法规乃行业之所盼。

[“切”行业脉搏:逐步规范前景广阔]

2024年至关重要,是我国现代化征程的重要一年,是高水平市场经济建设的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性一年,对于大宗现货市场的发展同样重要。

随着中央金融管理总局的成立,社会期待行业能够尽快出台管理条例,进而形成比较明确的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宗现货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对此,洪涛教授给予了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充分发挥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上与期货市场实现‘期现联动’,探索多种融合模式;下与各类批发市场联动探索市场联动和协同发展的模式。二是充分利用中央、地方政府的各类政策,如供应链政策、物流政策、枢纽政策、市场政策等,积极向各类政策靠拢。三是积极探索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方式、新场景,如大宗商品贸易、大宗商品易货贸易、大宗商品数字贸易,在如何为经济社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上多做贡献。”

“如果说2023年是大宗现货市场的‘探索之年’,那么2024年可以说是‘提升之年’。”师秋明表示,“相信在今年下半年,金融监管权会逐步明确到各地方、各部门,平台的运营也将更加规范。期待平台能够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探索期现结合的新模式,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扎根实体经济的土壤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

“相对于中国体量巨大、体系完整的商品市场,大宗现货市场的业务规模还比较小,覆盖面比较窄,产业整合度比较低,要素资源集聚不足,服务‘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功能发挥还有巨大成长空间。”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总经理冯益朋表示,“2024年可能是大宗现货市场规范发展、脱胎换骨的重要一年,期待大宗现货市场涌现出更多经营发展有实效、服务实体有实绩的行业典范。”

(关键字:大宗现货 大宗商品 工业品 农产品 大宗原材料)

(责任编辑:00768)
推荐资讯
日评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冶金原料产业频道: 炉料 | 铁合金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