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10月6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中国科学家在合成气直接制烯烃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相关结果6日发表在《自然》杂志。
烯烃是一种基础且重要的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高级润滑油等产品都离不开它。为缓解对石油资源的依赖,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以非石油路线为主。目前主流工艺是:先以煤或天然气制备合成气,再由合成气转化制得甲醇,最后通过甲醇转化路线生产烯烃产品。
科学家们发现,合成气通过费托反应可直接制得烯烃,其流程更短、能耗更低。不过,这套路径在烯烃选择性的提高及产物分布的有效控制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因为局部过热,大量生成甲烷,降低了总烯烃收率。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科研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全新的催化剂,能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高选择性合成气直接制备烯烃。
“甲烷选择性低至5%,低碳烯烃选择性可达60%,总烯烃选择性高达80%。”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钟良枢研究员说,这对拓展合成气催化转化领域具有重大意义。
钟良枢介绍,科研团队下一步将与企业在催化剂放大制备、反应器设计、工艺过程开发等方面合作,尽快实现工业示范和产业化。基于中国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特点,研究者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煤化工发展。
(关键字: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