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化工产业> 化工> 推荐资讯

矢志创新甲醇制烯烃技术

2018-11-8 9:01:06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作者:
  • 导读:
  • 11月2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专家、研究七部副主任刘红星博士及科研团队正在实验室,忙于研究开发性能更优的新型S-MTO(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在为中原石化、中天合创及中安联合等提供MTO装置技术服务后,刘红星及科研团队并没有停止继续研发的脚步。
  • 关键字:
  • 甲醇 甲醇制烯烃

11月2日,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专家、研究七部副主任刘红星博士及科研团队正在实验室,忙于研究开发性能更优的新型S-MTO(甲醇制烯烃)催化剂。在为中原石化、中天合创及中安联合等提供MTO装置技术服务后,刘红星及科研团队并没有停止继续研发的脚步。

在我国“煤炭—合成气—甲醇—烯烃”这条产业链中,甲醇制烯烃困扰了石化产业十多年,而其他环节均已非常成熟。这就意味着只要突破甲醇制烯烃的技术瓶颈,就可走通煤制烯烃这条路,实现以煤代油。

刘红星所在团队研发的MTO技术,打通了从煤到烯烃的全产业链,对国家而言可以减少对石油的单一依赖,对中国石化而言可以拓展市场,进入新型煤化工业务领域,促进转型发展。2017年,该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说起刘红星与MTO技术的结缘,要追溯到2000年。那时他在上海院攻读博士学位,上海院甲醇制烯烃项目也刚刚起步。为了做试验,刘红星经常拎着刚刚制备的催化剂样品到处寻找马弗炉,在三角地做喷雾干燥,用葫芦吊做10升釜。

“一天到晚倒腾大瓶小罐,到底能成功吗?国外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我们能行吗?”忙碌之余,刘红星也曾彷徨过。但一想到这项技术能给国家带来利好,他又充满干劲。

2003年实验室小试催化剂已接近国际水平,2004年南京500升试验效果也令人满意,但中试却遭受挫折。当时,燕山石化3.6万吨/年甲醇制烯烃全流程工业试验装置开建,同一时间,刘红星和项目组也启动5立方米分子筛中试。为加快科研进度,他们夜以继日地做着中试试验。经过3个月攻关,他们终于破解中试难题,燕山石化装置得以顺利开车。

无暇享受喜悦,刘红星又开始思考科研成果向工业应用转化的问题。2016年,南京3000吨/年催化剂装置喷雾干燥设备经历7个月的质量调整。刘红星每天守着装置筛查细节,每个环节都取样检测,最终确保2016年中天合创世界最大规模MTO装置开车一次成功。截至今年初,该技术已获260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3件国际发明专利授权。

(关键字:甲醇 甲醇制烯烃)

(责任编辑:00839)
推荐资讯
每日聚焦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化工产业频道: 化工 | 化肥 | 磷化工 | 煤化工 | 塑胶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古典家具街1616甲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