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化工产业> 塑胶> PP> 产业评论

需求与政策齐推动 抗冲共聚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

2024-11-18 17:14:07来源:中商网撰写作者:葛琳
  • 导读:
  • 一、需求导向,下游行业发展快速推动,市场研发速度加快
  • 关键字:
  • PP PP市场

一、需求导向,下游行业发展快速推动,市场研发速度加快

随着汽车工业、家电产品、物流行业、电子电讯业的扩张抗冲共聚近年来迅速发展。2024年我国出台家电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等鼓励消费的政策,刺激了家电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生产与销售,从而推动了作为汽车、家电重要原材料的抗冲共聚聚丙烯的消耗,抗冲共聚聚丙烯市场需求表现相对优异。

抗冲共聚主要下游,汽车、家电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带动抗冲共聚需求量增加。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公布,2024年1-10月份汽车产量在2446.6万辆,同比增加1.9%,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奠定全年销量高景气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到105.8万辆,同比增长6.3%,产业链需求快速提升。家电行业看,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中国家电出口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空调行业1-9月累计出口量突破7107万台,同比增长32.1%,冰箱同比增加21.8%,洗衣机同比增加18.8%,家电行业出口市场前景广阔,抗冲共聚需求表现同样旺盛。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高汽车报废、家电更新补贴标准,以旧换新政策再度加码,换新市场快速升温,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预计未来对原材料消费量随之增加,抗冲共聚短期内迎来一波消费红利。

从相关产品来看,共聚非标与标品之间的关联越发紧密,出现同涨同跌趋势,聚丙烯标品下游季节性变化明显,每年的9-10月需求旺季多会迎来价格普涨,非标涨跌速度偏缓,随着非标与标品价差走势扩大,如今年低熔共聚-拉丝价差一路走扩至500元/吨,差异化生产成为企业关注重点。

二、抗冲共聚聚丙烯工业化发展契机

(1)摆脱进口催化剂依赖,加速国产化材料进程

随着聚丙烯生产工艺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新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的改进,抗冲共聚聚丙烯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迎来快速发展。PP技术发展与催化剂进步相辅相成,近年来,国产PP催化剂的研发及国内工业应用已经取得了突破,一些国产催化剂的性能指标甚至达到并超过了进口产品,成为国产抗冲共聚聚丙烯摆脱催化剂进口依赖,打造国产化材料“安全感”的先锋。

(2)生产工艺技术进步

在工业化生产上,国内主流抗冲共聚生产工艺有三种,包括石脑油裂解工艺、煤制烯烃工艺、甲醇制烯烃工艺等,其他如轻烃裂解、丙烷脱氢(外采乙烯聚合产共聚)等工艺未形成规模化生产。

随着轻质化原料的不断发展,丙烯获取的方式不断增多,继丙烷脱氢后,轻烃裂解项目逐步增多,轻烃(丙烷)裂解可规避丙烷脱氢只产丙烯的弊端,裂解工艺既可以提高装置的丙烯/乙烯产率比,相比丙烷脱氢,裂解工艺其产品方案更加多元化,应对市场的冲击更强,未来将超越丙烷脱氢成为轻质化原料下的新兴工艺。而轻烃裂解工艺所用到的乙烷和丙烷一般来自于凝析液含量高的湿性油田伴生气,我国相关资源缺乏,轻烃供给能力不足,绝大多数项目的原料资源需依赖进口。所以,原料的供给稳定性是轻烃裂解的发展关键。

目前抗冲共聚的生产工艺中石脑油裂解工艺,占比在52%,煤(经甲醇)制烯烃工艺占比在26.14%,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和水资源丰富的华东沿海一带。部分丙烷脱氢工艺为规避均聚低价竞争,选择周边外采乙烯聚合生产抗冲共聚,但生产连续性不强。

未来发展来看,不同于煤制烯烃工艺,轻烃裂解严格意义上并非完全是油制路线的替代工艺,炼厂也可以配套相关项目与现有装置形成互补。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如果布局轻烃裂解的新玩家缺乏足够的下游市场支撑,则其抗风险能力将备受考验。与之相比,具有原油加工能力的炼厂往往规模更大、产业链更长、产品线更为丰富,盈利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可能更具优势。

(3)国家政策持续推进下,提振消费预期

2024年2月2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明确提出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同时坚持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联动,统筹支持全产业链各环节。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00亿元左右用于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有关部门发布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和推动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的实施细则,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纷纷出台相关实施方案。一套政策“大礼包”,让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热度持续升温。

解读:国家连续推出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力图为下游产业发展提供新需求。在汽车行业中,车用塑料中PP用量高达50%附近,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在汽车轻量化发展带动下,将带动抗冲聚丙烯下游需求快速发展。

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化工新材料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南》提出,提高高端聚烯烃塑料国产化能力,到2025年高端聚烯烃产品自给率提升是70%

解读: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为中国高端聚丙烯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产业规划、项目审批、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鼓励企业加大对高端聚烯烃项目的投资和研发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双碳”政策持续加码,炼化企业进入快速转型发展期,加快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在竞争中精进自己,不断培育自主品牌,缩小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差距,推动抗冲共聚、车用聚丙烯、医用聚丙烯等行业继续发展。

(4)产品性能优异,但不同产品各有所长,基材因应用而选

聚丙烯抗冲共聚物一般是由多个反应器串联制备的聚丙烯多项共聚物的混合物,通常在第一个反应器内进行丙烯均聚,得到等规聚丙烯均聚基体,然后将其转入下一个反应器,同时通入乙烯、丙烯单体进行共聚,在聚丙烯均聚物的颗粒孔隙中生产乙丙嵌段物为主的一系列乙丙共聚物。抗冲共聚物的具体组成取决于聚合配方、工艺条件、催化剂等诸多因素。

低MFR的PP材料抗冲击特性较好但延展强度较低,对于相同MFR的材料,共聚物型的强度比均聚物型的要高,应用范围更广,优点是抗冲击性能较佳,一定程度的刚性又提高了冲击强度缺点:低透明度、低光泽度。缺点是抗吸湿性、抗酸碱腐蚀性、抗溶解性,高温下抗氧化性差。

三、抗冲共聚工业化发展现状

(1)生产企业快速扩能,推动抗冲共聚生产能力提升

2020-2024年中国抗冲共聚聚丙烯产能高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总产量达到814.31万吨/年,五年复合增长率9%。2019年之前,抗冲共聚聚丙烯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于原有装置扩能、大型炼化企业新投项目、新兴民营炼化企业的加入,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央企以及一些合资企业在抗冲共聚聚丙烯生产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资源优势,这些新投项目为抗冲共聚聚丙烯新增产能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2022年,聚丙烯新增产能计划仍集中,但成本重压加之需求不畅的双重施压下,新增产能计划的完成率明显下降。2023-2024年抗冲共聚聚丙烯产能再度上涨。其中,2023年新增产能480万吨/年,占当年总产能的12.07%,年产能增速达到18%。2024年抗冲共聚聚丙烯产能增速再度升高,当年新建产能700万吨/年,预计可产抗冲共聚产能为240万吨,占当年总产能的34.29%,若能如期投放,抗冲共聚生产能力将再创新高。

(2)高速扩能之下,加速产业链利润压缩

2020-2024年,伴随国内炼化一体化装置的快速投放,抗冲共聚新建产能规模趋向大型化、集中化,在国产端快速实现供应增加,所产产品种类与产品牌号不断丰富,逐渐缩短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差距,并在特定领域实现国产化替代。周期内新建装置的工艺的选择主要配合炼化一体化的整体规划,进行装置资源的内部平衡。

随着聚丙烯价格重心不断下挫,加重产业链利润萎缩。聚丙烯下游塑编、BOPP等产品竞争压力更加凸显,导致产业链利润逐年递减趋势,越来越多生产企业快速转变生产方向,不断往抗冲共聚、三高两低等车用共聚方向调整。

(3)供应增加导致进口减少,但仍维持一定份额

中国是全球抗冲共聚聚丙烯最大的消费国、进口国,进口抗冲共聚聚丙烯对填补国内供应缺口有着重要作用。伴随进口套利窗口的开启,及部分高端抗冲共聚国内生产的缺少,仍需要进口资源进行补充,因此2020-2024年,中国抗冲共聚聚丙烯进口保持一定份额,主要来源于周边亚洲国家,随着中国生产能力的快速提升,未来进口资源在中国市场挤出效应加强。

由于全球聚丙烯新增产能主要集中于中国,且针对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品类,中国企业积极对标研发生产,部分品类进口资源国产化替换明显,故2024年抗冲共聚进口量预计下降至100万吨左右,预计未来国内聚丙烯进口依存度将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4)2021年后出口窗口打开,出口操作表现亮眼

2019-2023年与2024年E中国共聚聚丙烯主要出口产销国占比来看,变化明显,2019-2023年间,出口至中国香港数量先增后降,2020年出口量高点在2.16万吨,2023年出口量低点在0.20万吨,原因在于:前期国内生产及贸易出口渠道较窄,多依靠贸易公司出口,资源先出口至中国香港再进行转口,随着2021年出口窗口打开,国内出口操作增量明显,出口渠道拓宽明显,而2023年主要基于国产资源价格优势促使出口窗口开启,出口国别数量开拓明显且数量分散;2024年出口主要面向越南、巴西、尼日利亚、日本、以色列、泰国等国家,出口国区域更加分散。

2024年共聚PP出口目的地来看,南美、非洲地区国家占比上涨明显,主要原因为,随着前期国内企业持续开拓出口渠道,出口产销地更为广泛,加之南美、非洲等领域,自身PP产能偏少,而塑料需求仍存,故该领域出口占比上涨。而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俄罗斯受多个国家经济制裁,中国作为其友好合作国,在此背景下,与俄罗斯仍保持稳定双边贸易。

四、抗冲共聚聚丙烯行业未来发展展望

(1)扩能压力不减,抗冲共聚出口渠道持续拓展

从聚丙烯出口地来看,2025年,越南或仍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国,主要由于其劳动力成本低,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塑料制品加工厂密集,因此其对于聚丙烯的需求维持稳定,加之地理位置较近,是国内企业出口首选,但基于中国企业不断进入,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占比或有所下滑,品类以拉丝、注塑为主,应用领域也在日用塑料制品方面;其次印度尼西亚当前也存在较大供应缺口,进口依存度高位,同为东南亚国家,印尼同样拥有便捷的位置优势,加之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完善的包装领域,为聚丙烯需求持续增量提供强大支撑,因此预计中国对于印度尼西亚出口量持续增加,占比亦有所上涨,品类以拉丝、BOPP、CPP为主,应用在薄膜包装领域。巴西为南美国家,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促使建筑用塑料成为塑料产品主要市场,此外近几年接连大丰收,也促使农业存储用塑料制品需求增加,而汽车行业的需求也推动塑料需求上涨,故中国出口巴西体量持续宽幅上涨。从贸易方式角度来看,预计一般贸易占比会扩大,因为随着中国不断扩能,在供大于需的市场背景下,出口将成为更多企业的选择,而一般贸易相比于海关贸易,更加经济便捷。

(2)区域间货源流向密切

区域产能变化下,国内PP货源流向亦将呈现明显变化,尤其西北、东北等货源的调拨方向将会有较为明显的变化,以满足周边区域消费或以相对短距离货源调拨为主,西北煤化工资源调拨流入华东、华南的挑战性将会更高,尤其华南区域,2024年新增产能320万吨,区域内供应出现宽松的特征,部分产品出现外流来减缓区域内的压力,同时出口将成为释放国内压力的重要一环。

华北、华东亦是国内PP的主要消费区域,近5年的产能快速投放,使得区域内供应缺口逐步缩减,资源南下消化比例仍高,短期国内延续资源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流通格局。

2024年9月25日,为了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提高战略安全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引导东南沿海地区的企业纷纷寻求向内陆地区转移的战略布局,通过在内陆地区建立生产基地,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拓展市场、降低成本,从而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未来聚丙烯资源流转方向将跟随快速转变,由东南沿海一带不断向中西部转移。

五、抗冲共聚聚丙烯价格展望

聚丙烯由于是靠近终端的产品,其下游需求表现为有较强的韧性,2025年原油呈现供强需求态势,对聚丙烯利润传导下降,而PDH做为边际装置对聚丙烯低端定价话语权提升,预计聚丙烯在弱油强气下利润区间呈现修复态势。

供应方面,国内聚丙烯产能基数已经在前期持续快速扩能阶段被推至高位,虽然2025-2029年聚丙烯供应扩能速度预计将有明显放缓,但供应增量绝对值仍高,预期抗冲共聚生产能力将得到快速提升。

需求方面,在国内人口增长放缓甚至负增长背景之下,国内需求虽有诸如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消费补贴等政策,但家电汽车均为长周期消费品,内需难以形成持续支撑;家电与汽车出口面临加征关税、反补贴限制等贸易壁垒,部分终端生产企业选择海外设厂生产,导致对中国本土相关原料消费量同步转移,需求方面呈现疲态。

短期内可预见的家电汽车均为长周期消费品,内需难以形成持续支撑,需求增量预期偏弱,国内消纳能力不足导致内部竞争激化,倒逼抗冲聚丙烯价格持续走低,预计运行区间在7400-7800元/吨。

(关键字:PP PP市场)

(责任编辑:01171)
推荐资讯
每日聚焦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化工产业频道: 化工 | 化肥 | 磷化工 | 煤化工 | 塑胶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商信息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