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报道:2月28日晚间,央行宣布自3月1日起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并再次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区间至1.3倍。其中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降幅不及前次,属温和降息。
根据央行官方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的表述,此次降息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发生转化,重点仍然是在物价涨幅回落的背景下下调名义利率,以扼制实际利率上升。
尽管央行一再强调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但在通缩压力加大、2月份官方PMI仍低于枯荣线、地产销售年初以来持续放缓的背景下,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货币政策在“松紧适度”的基调下更偏向“松”。此外,货币市场利率在前次降息后不降反升、人民币贬值压力下资金加速外流等因素作用下,银行资金成本并未显著下降,资金面仍总体偏紧,分析人士预测央行仍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结构性工具甚至全面降准,继续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松紧适度更偏“松”
与往常一样,央行此次降息引发人们关于货币政策是否转向的议论。央行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表示,近几个月,消费物价涨幅有所回落,工业品价格降幅扩大,对实际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仍是保持实际利率水平适应经济增长、物价、就业等基本面变动趋势,并不代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变化。
自2012年4月PPI进入同比负增长的通道,2015年年初降幅扩大,工业企业产品价格层面出现通缩已渐成共识。与此同时,CPI同比增幅持续收窄,1月份仅同比增长0.8%,而中金公司和海通证券预测2月份的CPI涨幅为0.9%。各界对“通缩”的担忧升温。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观察到,市场关注不多的商品零售价格指数(RPI)1月份出现0.4%的负增长(去年12月份为增长0.36%),是次贷危机后首次进入负值区间。因此,即使退一步讲,也可以说通缩风险上升了。
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向上证报记者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由于油价下跌等因素,CPI的同比涨幅下降较快,PPI的降幅也继续扩大,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超过许多人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即名义利率减通胀率)就会上行,就会导致货币条件的紧缩。
马骏总结道,换句话说如果维持基准名义利率不变,货币政策就可能自动紧缩。在通胀率下降和实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之下,适当降低基准利率,目的就是维护中性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应将此举视为货币政策取向的转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2015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定为“松紧适度”。尽管央行方面的口径是取向未变,但分析普遍指“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已侧重于“松”。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认为,在弱经济低通胀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的方向和含义是“继续松”。
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
与去年11月下旬“寓改革于调控”一样,央行此番在宣布降息的同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时隔三个月,央行进一步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原因何在?
分析人士认为,有两个因素促使央行认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首先,存款保险制度即将推出,相关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时,随着理财等存款替代类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负债类产品已经自发实现了市场化定价。
还有一个背景是,在去年11月份扩大存款利率浮动区间至1.2倍后,一些银行并没有用足上浮空间。马骏表示,通胀率继续下行,存款利率上行的压力减弱,表明均衡存款利率已经离上限不远了,因此加速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可控。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光大银行官网发布公告,自2月5日起,该行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此前的3 .3%下调至3 .16%,较央行基准利率的上浮幅度由此前的20%下调至14.9%。国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鲲鹏统计后发现,截至2月28日16家上市银行3个月至1年期存款利率平均上浮14%,其余期限平均上浮不到10%。可见,在流动性宽松、贷存比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恶性存款竞争的可能性正在大幅下降,各家银行差异化的存款竞争策略越来越明显。
他认为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财产品、对接影子银行的同业业务等方式进行的隐性利率市场化早已推进多年,利率市场化是将隐性市场化定价负债变为显性的过程。1.3倍的存款利率上浮区间已与完全放开无实质差异。
降息还需降准配合
去年11月份央行下调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后,一般性贷款加权利率到12月底降至6.92%,较9月底下降41个基点,与降息幅度基本一致。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上次降息降低融资成本的效果,鼓舞了政策当局本次继续降息。
尽管贷款利率有所下行,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货币市场利率反倒开始上升,目前为止仍然高于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前。鲁政委认为,价格和数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若单纯调低价格而不相应增加数量,“官价”的调低并不必然能带动“市场价”的相应下调。因此,降息需要降准配合,以增加流动性。
关于资金面的紧张,除货币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中金公司提供了另外的观察视角。香港地区的银行间人民币拆借利率从去年12月份开始大幅上升,3个月的拆借利率甚至超过5%,上升到记录新高。而基于3个月拆借利率的利率互换,其利率也持续走高。甚至某些期限的资金利率已经高于境内。这在历史上十分罕见。此外,在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下,资金正加速外流,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外汇占款由正转负。
因此,降息依然不够,仍需要更为坚决的降准来对冲贬值带来的资金外流,同时主动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并带动整体利率下降。毕竟存款利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而如果货币市场利率也没有明显的下降,银行在资金成本没有下降的情况下,不可能主动降低资产的收益率要求。
(关键字:贷款基准利率 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