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经的月亏损高达六七千万元,到今年1-8月份的盈利3200多万元,江铜九江铅锌公司终于成功逆袭,用数年的实践寻找到属于他们的光明之路:回归企业的本原。这个本原,是价值创造的本原,更是员工创效意识的回归与凝聚。
人是无法复制的资源。提质增效,首当其冲就是要提振团队信心。信心是为了求得未来,让我们的情怀不仅仅是情怀,让我们的坚持不再苍白……
九江铅锌公司的最初班底,主要来自江铜所属单位,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准备在铅锌公司大展拳脚,开启人生的“二次创业”。陆续的,占员工总数90%的八零后九零后也来了,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充满期待。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全新行业的进入,出乎大家预料的“难”:国内首家铅锌联合冶炼企业,国内第一台基夫赛特炉,“第一个吃螃蟹”意味着技术领域的完全空缺,加上缺少一支成熟的铅锌冶炼队伍,导致铅锌公司在基建期结束后就步入最困难时期。
但做企业不是儿戏,做了,就不能轻言放弃。
“来了就要干出个样子。”总经理彭国诚说。2013年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正主持召开生产调度会。
“只要有60%的把握,我们就要去拼,而不是坐以待毙”,从铜冶炼到锌冶炼,面对人生的重大转折,锌分厂厂长张恩明倾尽全力。
“公司已经投入很大了,再加大投入不可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我们和企业就是共同体。”看着13个一起来的大学同学陆续离开了10个,来自东北的帅小伙高阳说。
上下同欲者胜。在员工知识、技能与态度的持续提升中,在与同行的深度交流、对标中,在不断尝试、工艺逐步顺畅中,在成本持续压缩、技术经济指标不断赶超中,更多人的心聚拢了,他们竭尽所能扛起责任,奉献企业……
“我们的团队是最可爱的人,从不拒绝困难,知道公司已经举步维艰,他们都很珍惜当下,不管多难,全力以赴。”看着公司艰难起跑,党委副书记李跃新为员工的坚韧而骄傲着。
如果没有辅以切实有效的措施,信心也仅仅只是信心而已。以管理为抓手,回归本原,专注发展,认清企业存在的价值和使命,才能决定未来的道路如何选择……
“我们的价值导向曾经出了问题。改变,首先要识别清楚,我们到底是要生产顺畅,还是要创造效益?毋庸置疑,必须按效益导向考虑问题,扬长避短。”
铅锌冶炼产能大于市场需求和矿产能力,行业利润向矿业大幅转移,冶炼企业最大的依仗就是创造更强的成本竞争优势。这,正是九江铅锌的变革初始点:
——树立管理边界,重新梳理制度与流程,让架构配备更加符合生产、经营的需要,这是企业走上规范的前提。
“做了这一步,可以让责任理顺,任何环节出了问题,我都知道板子该打到谁头上。明确责任才能更好承担责任。”总经理彭国诚表示。
2015年铅锌公司全线达产达标,2016年,多项指标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产品通过上海期交所认证,唯一不变的是1000人左右的员工总人数,创造了明显优于同行的劳动生产率。
——将“剥成本”的概念深入人心。实行成本弹性管理,由于公司原因导致基层单位成本上升,公司将剥离上升部分由公司承担。这样极大调动了基层单位和员工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也使成本管理更加精细,如今任何一道工序的成本,基层人员都了如指掌。
“成本年年降,只要是公司下达的任务,再难我们也要无条件背回去。但如果不是我们自身原因带来的成本上升,我们会把它剥出来。”铅分厂厂长谢斌说。
“成本分析是‘剥成本’的前提。现在,各个车间对成本账‘门儿清’,对成本控制的重点与突破口心里有数。任何工序一停,马上就可以算出,哪个部分的成本会上升。”财务部主任龙七辉说。
随着成本管控不断加强,铅锌冶炼成本年降幅达16%。
——以效益指导采购,调整境内外原料购买比例;对每一笔原料做好采购效益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决定买不买,不赚钱坚决不买,原料采购综合绩效提升明显。
“一定要算好了再干,盲目低头干,累死了也没用。”总会计师欧阳忠表示。铅锌公司一开始90%原料采购于境外,境内外的价格差,导致采购合同签字的那刻起就亏损1000元/吨以上。
与原料采购思路同步转变的是资金使用成本大幅降低。通过加速资金流转,仅原料占用、在制品、产成品的资金占用就由2014年的10亿降低到现在的4亿,资金“血液”进入良性循环。
——充分运用国家财政、税收等红利政策,帮助企业增效,加速脱困。江西省开展直供电政策试点后,作为用电大户的铅锌公司快速跟进、积极争取这一惠企政策,2015年、2016年连续入围直供电企业名单,从中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收益。其中,2015年享受到2亿度的直供电配额,2016年享受到2.6亿度的直供电配额,累计节约电费2824万元。
“学习、运用国家扶持政策,本身就是企业的一种能力。我们已经尝到了甜头,未来还会继续加强。”总经理彭国诚说。
一系列举措、一连串改变,这背后是九江铅锌公司的清晰判断——以效益为导向,是推动铅锌公司学会“走路”、迈向市场的核心动力。
“以前总觉得,没有钱找公司要,公司凭什么给你?必须自己去挣。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树立起这种观念,并培育起专注的发展定力。”
传统制造业的出路在于创新。这个创新,可以是对本身的变革,也可以是对智能化的积极尝试。坚持下去,改变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九江铅锌公司的诞生,本身就是行业的一大创新。铅、锌联合冶炼,首开国内先河。但随着生产负荷逐步加大,工艺工序陆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
曾有一段时间,锌冶炼中因氟、氯含量过高,存在锌片难以剥离、电效急剧下降、阴阳极板消耗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经过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形成三道“屏障”,有效控制了系统杂质含量。从2015年3月份起,锌系统再也没有出现这些状况。
作为中国第一台直接熔炼炼铅炉,2014年5月,基夫赛特炉第一次进行冷修。进入炉内检查的外方专家惊奇地发现炉体维护情况很好,大大超出预期,佩服地竖起大拇指:“你们比我们管得好。”今年前三季度,基夫赛特炉作业率平均达到97.49%,大大超过了国际同行95%的作业率指标。
即将投入使用的电力需求平台的建设将全面提升这里的智能化水平和效率:24小时监控覆盖全工序700多台套设备用电情况,手机或电脑上随时可查询,及时发现任一设备故障。未来,这套智能系统还将扩充到天然气、水等领域,既提升效率,更让各种资源的消耗更加经济、绿色。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在不同的部门、在生产现场,很多人都笑着说着相同的话。对于未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期待,但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的那种坚韧、那种情怀,将始终是九江铅锌公司应对市场、实现价值创造的最大“王牌”。
“这些年,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把危机感和责任感转化为动力,让员工的热情、目标和企业一致,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做到了。未来的关键要可持续,这仍会是巨大的考验。”总经理彭国诚表示。
的确,未来绝非坦途,但经历考验、实现价值与观念的回归后,九江铅锌公司已更自信、更坚定,也更清醒,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共同的未来努力着……
(关键字:铅 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