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来西亚的夕阳产业,锡在全球供应短缺的情况下,能够依然保持着强烈的需求,说明在短期内锡价前景依然光明。
马来西亚矿业局执行董事穆罕默德·穆罕默德(Muhamad Nor Muhamad)指出,全球锡消费量每年约为36.2万吨,年产量则仅为34万吨左右。
“由于在不久的将来,可能没有大型锡矿开采,这种供应短缺的局面或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因此,锡价将继续保持强劲”。
截至2月3日,吉隆坡锡市场(KLTM)上锡价为19,720美元/吨, LME锡则为每吨19,845美元。
在1985年锡价崩盘后,锡价下跌超过50%,全球对锡的需求从80年代的年平均218,600吨稳定增长到90年代的239,600吨,直至2000年的314,500吨。
锡价则从1985年6月的17,000美元/吨跌至1986年3月的10年低点5,780美元。
全球锡供应量也随着需求增加,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平均22.48万吨,到90年代的23.34万吨,直至2000年的30.9万吨。
Muhamad Nor指出,截至到2015年,中国始终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生产国,
年产量达14.66万吨,其次是印度尼西亚(6.84万吨),巴西(2.55万吨),玻利维亚(20,135吨),秘鲁(19,511吨)和澳大利亚(7,158吨)。
与此同时,中国也是锡最大的消费国,每年消费锡175,842吨,其次是美国(31,354吨),日本(26,762吨),德国(17,931吨),韩国(13,091吨)和印度(8,657吨)。
Muhamad Nor认为,锡行业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直接间接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外,还为该国的GDP贡献了约2.5亿林吉特。
Muhamad Nor指出,2016年马来西亚在全国各地运营的35个锡矿共生产了4,180吨锡精矿,分布在霹雳州,柔佛州,彭亨州,登嘉楼州和吉打州。
1979年,锡工业还是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者,当年生产锡精矿6.3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1%,雇用人数超过4.1万人。
但随着1998年,Escoy Smelting Sdn Bhd倒闭后,马来西亚冶炼公司 (MSC)成为马来西亚唯一的综合性锡生产运营商,也是位于北海唯一的锡冶炼厂。
在海外,MSC还拥有印度尼西亚PT SRM 99%的股权,中国桂林Hinwei 锡科技公司35%的股权,以及刚果的非洲冶炼公司SPRL 40%的股权。
Muhamad Nor指出,MSC的锡库存分别存储在位于北海、槟郎屿、巴生、雪兰莪 、柔佛Pasir Gudang的仓库。
“我们在马来西亚没有锡的库存数字。但目前位于世界各地的LME仓库的锡库存水平约为4,100吨”,Muhamad Nor表示。
尽管锡精矿产量低,Muhamad Nor指出,2016年MSC的锡冶炼厂仍生产约26,849吨锡金属。
Muhamad Nor表示,生产这么多,主因马来西亚在海外进口了大量的锡精矿,但国内的锡消费量仅为2238吨。
数据显示,2016年,马来西亚从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国、玻利维亚、巴西和非洲等国进口了25,901吨锡精矿用于冶炼锡金属。
Muhamad Nor说,MSC仅次于中国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世界第二大锡冶炼厂,年生产锡金属量7.6万吨。
世界其他主要的锡生产商为印度尼西亚的PT Timah,年产量23,756吨,中国云南乘风有色金属有限公司(2.01万吨)和秘鲁矿业公司Minsur SA(19,583吨)。
Muhamad Nor同时指出,马来西亚的锡工业仍面临挑战,尤其是与采矿活动有关的挑战。
Muhamad Nor 指出,“目前马来西亚锡矿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可采矿短缺,采矿租约期限短,以及有关当局授予的矿区面积小等”。
在1914年12月10日,根据1914年《联邦马来国家矿业公司法》第25号颁布的《1914马来西亚矿业公司法》规定,马来西亚矿业局的使命是保护和促进矿产资源合理利用。 马来西亚矿业局也是该国唯一通过议会法案成立的部门。
该部门的其他职能包括收集和发放矿产信息,促进、支持或反对影响矿产业的任何立法或其他措施,并与国内外其他的矿产协会一起进行矿产行业信息的互通有无。
截止目前,矿业局已经有170名会员,包括主要的矿业管理集团,矿业公司,矿业/矿产协会,顾问,工程师和个人。
分会还与锡业(研发)董事会、马来西亚锡产品制造商协会和地方锡贸易运营商KLTM等其他锡业组织保持密切沟通。
(关键字:锡价 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