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报道:在“双十一”即将到来之际,各大电商平台都开启了“买买买”的疯狂打折促销模式,而在今年10月的大宗商品市场上,中国这个“大胃王”却放慢了狂买“原材料”的步伐,进口增速低于预期。
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量环比大跌。其中,铁矿砂及精矿进口7949万吨,环比下降22.7%,创下2016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钢材进口95万吨,环比下降23.4%;大豆进口586万吨,环比下降27.6%。
有分析师指出,“十一”长假期间工厂停工、美元走强导致进口原料成本上升以及原油等商品价格上涨,均影响了需求。目前来看,美元指数上升势头依然不减,这是否意味着2016年至今的商品超级反弹行情将趋于完结?
中国买兴减弱
海关总署11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24万亿元,增长10.2%。其中,出口1.25万亿元,增长6.1%(预期7%,前值9%);进口9940亿元,增长15.9%(预期17.5%,前值19.5%);贸易顺差2544.7亿元,收窄20.3%。
细分来看,10月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量环比大跌。其中,铁矿砂及精矿进口7949万吨,环比下降22.7%,创下自2016年2月以来的最低值;铜矿砂及精矿进口137万吨,环比下降6.8%;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33万吨,环比下降23.3%;煤及褐煤进口2128万吨,环比下降21.4%;原油进口3103万吨,环比下降16.2%;成品油进口195万吨,环比下降15.2%;钢材进口95万吨,环比下降23.4%;大豆进口586万吨,环比下降27.6%。
同比来看,未锻轧铜及铜材、大豆和成品油增长超过两位数,原油涨幅7.8%,铜矿砂及精矿和铁矿砂及精矿变化不大,钢材进口量猛跌12%。
对此,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其一,国庆假期造成当月工作日减少,对10月大宗商品进口环比略有影响,但从同比方面不能完全解释。其二,国内采暖季限产预期下,黑色产业链从前三季度的补库转为去库存,原材料补库消极,是构成包括铁矿石和煤炭环比大幅下降的主因;其三,国内需求端走弱,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素,原因在于不受限产的铜矿进口只是微幅增长,而原油同比增速也出现回落。
美元吹皱一池春水
从货币层面来看,美元指数近期自低位震荡上行,也给了大宗商品进口压力。Wind数据显示,10月份美元指数反弹了1.61%。作为大宗商品贸易标价货币,在商品供求关系不变情况下,美元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必然下跌,因投资者需要花费更多美元,或花费等量美元只能购买更少商品。
“去年是美国的大选年,美联储加息相对慎重,只在年底加息一次,远少于市场预期。此外,市场普遍认为今年美联储将会加息3-4次,但截止到目前,美联储只进行了两次加息。因此,市场普遍认为12月份加息概率极大。除此之外,英国自次贷危机之后也进行了首次加息。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收紧流动性,对我国而言,利于商品出口不利于进口。”金石期货分析师黄李强表示。
就美元而言,兴业研究指出,联邦基金利率期货隐含的12月加息概率已高达98%,目前看来年内第三次加息势在必行。按照渐进加息节奏,若美联储计划明年加息三次,上半年应至少加息一次。但当前市场对此并未充分重视,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对于明年的加息预期依然偏低。美联储可能在近两个月开始对2018年加息进行较为“鹰派”吹风,以逐步修正市场预期,这一过程将利多美元升值。
不过,程小勇认为,从汇率角度来看,9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略有贬值,但9月份进口大幅增长,而10月人民币兑美元持稳,人民币一篮子汇率指数CFETS指数大体持稳,因此人民币贬值并不构成进口下滑的主因。更深层的原因还是中国10月份来料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6%,这意味着由于原材料成本价格上涨,中国出口竞争力受到挤压,叠加三季度以来,地产投资降温背景下,整个工业部门终端消费从前期高增长降温,因此商品进口下降主因是需求在走弱。
风物长宜放眼量
“10月进出口回落主要是季节性原因,对此无需过度担忧。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亮点:出口结构及一般贸易(除大宗商品)进口改善的持续。”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团队指出,10月加工贸易进口同比降至1.2%;一般贸易中,大宗商品进口同比下降6个点至27.4%,这两者都与今年10月生产偏弱及工作天数扰动有关。
事实上,从前10个月累计来看,大宗商品进口仍维持量价齐升态势。数据显示,前10个月,中国进口铁矿砂8.96亿吨,增加6.3%,进口均价为每吨488.9元,上涨36.2%;原油3.49亿吨,增加11.8%,进口均价为每吨2567.9元,上涨31.5%;初级形状的塑料2338万吨,增加13.1%,进口均价为每吨1.14万元,上涨8.8%;钢材1096万吨,增加0.5%,进口均价为每吨7629.8元,上涨17.2%;未锻轧铜及铜材376万吨,减少7.8%,进口均价为每吨4.44万元,上涨29.5%。
程小勇指出,从大宗商品进口量价来看,价格还在上涨,但量上出现环比大幅下降,主要与需求走弱有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商品年内剩余时间可能难以重返高位。从周期角度来看,在基建和地产投资双驱动下,部分设备更新力度放缓,补库周期告一段落,未来3-6个月经济小幅回落概率较大。
黄李强则认为,从大的周期来看,商品还是处于牛市之中。首先,经过五年下跌,商品市场供大于求格局已发生转变,特别是随着OPEC的减产,原油供需已重回平衡,因此商品整体趋势向上。其次,国内近两年通过环保巡查方式,强制淘汰落后产能,商品已形成见底行情。最后,今年国内GDP增速有望时隔6年回升,PMI也明显见底,宏观经济向好再次支撑商品由熊转牛。
就“商品之王”原油而言,兴业研究指出,由于传统产油国出口量低于预期、美国页岩油钻机数增长放缓等因素,原油供给端收紧。需求端,美国和中国炼厂检修高峰已过,采购需求或涌现。整体而言,原油基本面明显改善,第四季度至明年油价或超预期上涨。目前WTI原油期货已至55美元/桶的重要心理关口,一旦突破将打开更大上涨空间。
(关键字:精矿进口 铜材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