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水雾化喷嘴、锌粉的制备及造浆装置、降低焙烧矿浸出渣含锌率、探索经济高效的钴回收工艺……这些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江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他就是江铜集团科技标兵、铅锌公司锌冶炼分厂厂长张恩明,一个在常规湿法炼锌领域闯出一条“锌路”的江铜人。
勇挑重担闯新路
2009年6月,江铜吹响了进军铅锌冶炼行业的号角,刚过而立之年、风华正茂的张恩明从贵溪冶炼厂转战到了铅锌公司,扛起了锌冶炼项目经理、锌冶炼分厂厂长的重担。
铅锌公司一期工程设计产能为铅锭、锌锭各10万吨/年,锌冶炼采用沸腾焙烧、常规浸出、三段锑盐净化、3.2平方米大极板自动化剥锌工艺,与铅冶炼基夫赛特直接炼铅工艺形成铅锌联合冶炼、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这对“玩铜”出身的张恩明来说,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是挑战。
“路是人走出来的,大家跟着我一起闯这条新路!”走好路先要起好步,基建期间,身为项目经理的张恩明甘当小学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新进员工一道消化吸收锌冶炼技术,学习的劲头一点儿都不输年轻人。
2011年12月2日,沸腾焙烧炉点火升温,锌冶炼系统开始试生产。万事开头难,由于一系列设备都是国内首次应用,加上锌冶炼缺乏实战经验,工艺流程时常发生“肠梗阻”。张恩明带着大伙摸索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理顺一道工序一道工序,每天像钉子一样“钉”在生产现场。那段时间如果有人要找张恩明,同事就会指着厂房说:“准在那里!”
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2012年3月下旬,锌熔铸产出合格锌锭,锌冶炼分厂仅用4个月时间就实现了流程贯通。
拿下“高氟”拦路虎
流程贯通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难啃的硬骨头已经摆在张恩明的面前。2013年4月,随着铅冶炼系统烟化炉的正常运行,进入锌冶炼系统的次氧化锌大幅增加,溶液中的氟浓度快速上升,造成析出锌粘板,导致剥锌困难,生产受到严重制约。
铅锌联合冶炼要真正实现联合,首先必须拿下系统高氟这只拦路虎。“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更不可能走在前列。”张恩明自立军令状,带领大伙走上了一条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探索之路。
他们开启“沉氟”“抗氟”双线作战,一线改变焙烧矿酸浸、氧化锌低酸浸、高酸浸工艺条件,应用焙烧矿酸浸矿浆直接喷淋除铁沉氟技术;二线采取改进掏槽方式、设计新型阳极绝缘装置、加强洗刷板管理、规范出装槽作业等措施,大量调整锌电积工艺,不断提高锌电积抗氟能力。
经过与“高氟”的反复较量,胜利的天平最终向敢闯敢试的张恩明团队倾斜。2015年6月,锌冶炼系统实现达产。2017年11月,锌冶炼系统首超10万吨/年设计产能。
自主研发新工艺
达产达标不是张恩明的终极目标,他的工作日志里有这样一段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谁的成本更低、质量更高、技术更环保,谁才能在“寒冬”中存活。
锌冶炼采用的三段锑盐净化工艺,虽然净化效果好,但会产出高含锌的镍钴渣。这种危险固废的低价销售或渣场堆存,既增加环保压力,又影响企业效益。一定要使镍钴渣的回收利用成为现实,甫一成立的“张恩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就立项开干了。
牵牛要牵牛鼻子,张恩明把目光放到了镍钴渣里大量残留的锌粉上,这样的镍钴渣能否替代锌粉进行一段净化除铜镉,从而达到镍钴渣回收利用的目的呢?“头脑风暴”之后就要实践检验,他们不增加一台设备,立足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攻关,最终成功探索出镍钴渣替代锌粉再利用、镉回收采用β-萘酚除钴的新工艺。
哪里有成本空间、哪里有效益潜力,哪里就成为张恩明团队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开发应用新型阳极绝缘条、实现机组小车自动运行、改造沸腾焙烧设备、优化碱洗工艺、低成本提升锌熔铸炉能效、稳定锌粉质量……有人感慨地说:“在锌冶炼分厂,数不清的不是管道和阀门,而是‘诸葛会’‘攻关会’。”
如今,江铜集团铅锌公司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任何一家炼锌工厂的炼锌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内锌冶炼同行水平。但张恩明的脚步没有停歇,他又带领着大伙朝着“国内铅锌联合冶炼模范型绿色工厂”的新目标迈进!
(关键字: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