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商信息> 有色产业> 基本金属> 市场动态> 国内动态>

新能源车爆发增长催生新蓝海 首批动力电池面临“退役” 但回收体系亟待完善

2021-6-22 8:42:56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退役电池回收问题备受关注。
  • 关键字: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一环,退役电池回收问题备受关注。

根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业内数据统计,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的退役总量达到了约20万吨,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升至约78万吨。最早上市的一批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电池已经处在“退役”期之内。

目前工信部要求车企和电池梯次利用企业在全国建设 1 万多个回收网点。但与之相对的,却是目前尚未完善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体系。

新能源车催生动力电池回收市场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要求下,电动车和储能市场快速增长,其中新能源车的“爆发式增长”是锂电池装机量不断提升的巨大助力。

今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而中国汽车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表示,经调整后预测,今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增幅由之前的4%左右,调整到6.5%。其中,整个新能源车将超过200万台,增长46%。

业内人士介绍,每辆新能源汽车上一般装载的是一个完整的锂电池包。回收后既可以拆解成模组或电芯,形成小型电池用于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等产品,也可以将多个完整的电池包并在一起,为风、光电等场景储能。

锂电池容量低于80%便不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因此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会产生很多退役电池,若这部分退役电池不当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违背了使用新能源汽车的初衷。

但是由于电池极结构各异,电池包更多只能靠手工拆解,成本较高。此外,各厂家为了保护关键技术信息,对电池的电源管理系统也会设置读取权限。

此前新华网报道,大量车用电池正流入小作坊等非正规渠道,带来安全和环境隐患。川财证券分析师黄博此前也发布研报称,当前国内动力电池回收存在退役动力电池收集困难、回收处理环节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等诸多问题。

回收体系完善势在必行 这些公司早早布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完善也势在必行。去年12月16日,电池回收白名单扩容,天津银隆、上海比亚迪、格林美(无锡、武汉)、江西赣锋、厦门钨业等22家企业入选《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第二批企业。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加快建设动力电池回收体系。

东方证券此前测算,到2025年,梯次+回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70亿元,庞大的回收市场蕴含蓝海机遇。

目前对废旧动力电池的综合利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梯次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必要的检测、分类、拆分、电池修复或重组后,重新应用于其他较低使用要求的领域;另一种为再生利用,是对废旧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材料修复或冶炼等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利用,这将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金属冶炼、资源循环能力。

根据国内现有的商业模式主导企业性质的不同,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催生出动力电池企业回收商业模式、锂电材料企业回收商业模式与梯次利用商业模式。

其中,采用梯次利用商业模式的公司有中国铁塔等。

动力电池企业回收模式旨在提高原料的上游议价能力,降低电池成本,国内代表性的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

锂电材料企业回收模式旨在回收关键金属资源,形成产业闭环与降本空间。许多三元前驱体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有所布局,如格林美、邦普循环(宁德时代子公司)、华友钴业、厦门钨业控股的赣州豪鹏、中伟股份、赣锋锂业等。

(关键字:铅)

(责任编辑:01175)
行情快报
行情汇总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40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惠河南街1091号中商联大厦 邮编:100124
客服热线:40090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