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这是我国首部循环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计划到“十二五”末,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在湖北,循环经济早已起步,尽管步履蹒跚,却也有一批企业实现了资源再生、垃圾变黄金的探索,成为我省乃至全国循环产业的典范。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鄂企试水循环经济”,以期引发业内对其的关注和支持。
28年前,34岁的李富元是襄阳谷城一家乡镇小厂的厂长,当时的他并不知循环经济为何物。如今,李富元年过六旬,成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洋公司”)的掌舵人,被誉为废铅资源再生领域里的“淘金王”。
利用铅废料生产铅合金
本月13日,记者走进金洋公司厂区看到,工人们正在装车各种型号的铅合金块。
公司董事长李富元介绍,该公司利用回收的含铅废料和废铅酸蓄电池,深加工后制成铅合金,供应到骆驼蓄电池等国内外知名的蓄电池生产企业。骆驼蓄电池推出以旧换新,回收的废铅酸蓄电池,又销售到了金洋公司再利用。
从废电池中来,到新电池中去。两家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了“废铅回收—废铅资源综合利用—铅深加工”的铅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金洋公司每年‘吃’进5500万只废旧蓄电池,‘吐’出25万多吨铅合金,相当于节约250万吨原生铅矿。”李富元介绍,20年间,金洋公司生产的铅基系列合金成为畅销国内外的名牌产品,跻身于出口创汇型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2011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谷城确定为“全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去年底,该公司商标“金洋JINYANG及图”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襄阳市冶金行业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一次困境与循环经济结缘
李富元称,他与循环经济结缘,始于一次生存困境。
1985年,谷城县石花镇五号干电池厂濒临倒闭,身为厂长的李富元焦急无比。此时,街对面石花镇蓄电池厂的生意却一片红火。“生产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是铅合金,需要从原生铅矿中提取,而谷城县没有原生铅矿,只能从外地购进。若从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废旧蓄电池中冶炼出合金铅,再卖给蓄电池厂,岂不有饭吃了?”李富元顿时眼前一亮。
然而,废旧蓄电池含硫酸以及铅、锑、铜等重金属,以当时国内落后的冶炼分离技术进行冶炼的话,能耗成本高,且污染严重。
为突破技术难题,李富元断然决定投入巨资引进人才,开展技术攻关。1998年,金洋公司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的“无污染再生铅”技术攻关获得成功。
废旧蓄电池从此在金洋公司变得“浑身是宝”:铅、锑、铜等金属成分,被提炼成再生铅、锑、铜,深加工后制成铅合金,回供给蓄电池生产企业;废硫酸,被提炼加工成硫酸钠,成为造纸、玻璃制造企业的重要原料;外壳、隔板被分别提炼成PPC、PVC塑料,又可用作制造蓄电池的外壳、加工塑料制品。
据了解,2012年金洋公司实现年产值28.75亿元,再生铅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四成,成为国内最大的再生铅企业之一。
正是一块块废旧电池和铅废料,让昔日的乡镇小厂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关键字:锑 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