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雅宝路市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针对俄罗斯、东欧的服装市场。据报道,民生银行在开拓雅宝路市场的时候,却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对于银行的种种营销活动,在这里的小微商户看来,无非就是惦记着自己兜里的钱。
小微企业遭遇融资难、融资贵由来已久,轻资产、缺少抵押品,账目混乱、信息不对称,这些正是“中国式”小微企业的融资瓶颈。正是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采取了“朝南坐”的老板派头,不仅让小微企业付出了较高的融资成本,而且也让小微企业备受银行贷款重重条款的限制欲贷而不能。从目前情况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额度80%都是来自民间放贷,从银行获取的贷款不足所需贷款20%。这凸显了小微企业在遭遇融资难、融资贵的同时,还遭遇到银行从骨子里透出来对小微企业的极不信任感,小微企业宁愿向民间借贷也不愿意去捧银行的“臭脸子”。由此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非常微妙和怪异。而当银行主动上门放贷,不受欢迎也就罢了,反倒吃了小微企业的闭门羹,这种怪现象值得我们认真地反思。
现在,宏观经济正面临下行风险,“微剌激”一个重要的定向目标,就是要加快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三农”有关的政策落实,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当小微企业对银行主动伸出的“橄榄枝”时,小微企业本应是快接急接,可是,小微企业出人预料并不领情,而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对银行主动上门放贷的行为看成是一种“从自己口袋掏钱”的举动。小微企业主这种考量,反映出小微企业在屡遭银行不待见的冷遇之后,开始对银行主动放贷有了更客观的考虑,银行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潜力,如果自身没有足够吸引银行放贷的营利潜力,银行不为自身赚钱的考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自己的票子往水里扔的。
小微企业对银行送上门来的资金,以一种复杂的情绪给予抵挡,深层次的原因是银行与小微企业之间缺乏最起码的信任。过去到银行门上千求万拜也难拿到的贷款,现在却被主动送上门,这种转变让小微企业主很不习惯。所以,当银行上门放贷真的发生在小微企业主面前,他们对银行的所作所为以一种怀疑的目光对待着、审视着,他们下意识地产生了“银行的人过来营销,无非就是惦记着自己兜里的钱”的逆反心理。而要消除小微企业主对银行的逆反心理、戒备心理,不是银行情绪化、任务化地搞几次上门放贷那么简单,而必须首先要抛弃急功近利的心理,摆正对小微企业放贷的态度,把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作为己任,深耕基层,方能拉近与小微企业主的心灵距离与感情距离,以优质的服务来打动小微企业主,让小微企业主从心底里感到银行是可以信赖的,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信贷关系,真正打通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银行能够放下身段主动向小微企业放贷,这是银行放贷态度的一种转变和进步。想要把资金安全有效地贷给小微企业,不是光靠有钱。在这个市场中,“价格信号”往往是失灵的,而用户体验等软性因素却起着决定性作用。现在,小型金融机构是否真正具有竞争力,恰恰在贷款业务之外。银行应切实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拓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面。采取“先行先试”的策略,在做好风险防范和管理基础上,稳步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新产品、新渠道,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银行应有的放矢,结合不同企业、行业特点进行“滴灌式”灌溉,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比例,定向调整、动态扩大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更重要的是用真诚和有价值的服务,来消除客户的戒备心理,达成需求双方的互利共赢。
(关键字:银行 放贷 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