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小金属> 市场动态>

我国玻璃工业65年来发展成就掠影——倾力节能 着眼尖端

2014-9-30 11:44:22来源:中国建材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1922年比利时人在秦皇岛市建立起我国第一座平板玻璃工厂(耀华),采用有槽垂直上引工艺。1937年,又在沈阳市、大连市相继建立起两座平板玻璃生产厂。
  • 关键字:
  • 玻璃 平板玻璃 耀华

1922年比利时人在秦皇岛市建立起我国第一座平板玻璃工厂(耀华),采用有槽垂直上引工艺。1937年,又在沈阳市、大连市相继建立起两座平板玻璃生产厂。至1949年,我国仅有这三座平板玻璃生产厂,24台引上机,年产量为107万标准箱。其余为数不多的玻璃工厂多采用手工操作工艺,生产设备简陋,劳动条件差,生产的制品种类有限。

1949年以后我国的平板玻璃工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玻璃工业生产、科研和技术力量的培养等各方面都得到了飞跃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自行设计了许多大型玻璃生产厂,玻璃研究、设计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玻璃专业相继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的这65年,也是民族玻璃工业迅速发展的65年。65年来,技术创新始终是玻璃领域以往、现在及未来重点发展内容,从一穷二白、装备原始、管理落后到技术装备向国际看齐,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工艺和产品令世界侧目。从以下这些为玻璃工业的发展起巨大推动和促进的历史事件中,我们或许能梳理出玻璃工业65年的发展轨迹。

洛阳浮法玻璃工艺诞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平板玻璃生产一直以有槽垂直引上为主,以无槽引上和平拉法为辅。1971年9月23日,洛玻成功地建起了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块浮法玻璃。这种玻璃在机械强度、平整度、透光度均优于其它平板玻璃。

1971年至1981年,洛玻又先后三次在此线上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生产线熔化量达到225吨,板宽超过2米,总成品率达到76.96%,于1978年底至1979年初稳定生产出较薄的4毫米玻璃。“随着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和装备的日臻完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1981年,中国洛阳浮法玻璃工艺通过国家级鉴定。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的浮法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逐步替代、淘汰引上法和平拉法,特别是小平拉玻璃生产工艺已被国家明令禁止。从此,我国平板玻璃工业的面貌为之一新,浮法技术所形成的先进生产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玻璃工业的主体。

“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诞生与成熟,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迎来了中国玻璃工业发展的新曙光,开辟了中国玻璃工业变革、创新和发展的新时代,为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竖起一座雄伟的丰碑,成为世界玻璃工业中与英国皮尔金顿浮法、美国匹兹堡浮法并驾齐驱的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成立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原名为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平板玻璃协会,于1986年12月经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批准成立,并于1992年5月经民政部批准注册登记,具有法人资格。

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是由玻璃生产、流通、配套和应用类企业,以及有关的科研、设计院校等单位自愿组成,是具有社团法人资格的全国非盈利性社会团体。自成立以来,该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了经验交流、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服务、价格自律、技术咨询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活动,并向政府反映了企业的呼声和要求,提出了有关行业发展、政策法规、技术经济等方面的意见,赢得了政府和广大会员单位的信赖和支持。2003年建成了协会自己的网站,2004年开始与中国建材报共同主办中国玻璃专版,并筹办专业期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在发挥其服务、协调、中介、自律、维权作用等方面,为我国玻璃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引进第一条中空玻璃生产线

1984年,深圳光华中空玻璃工程公司成立,是全国首家生产中空玻璃的中外合资企业。

随着深圳光华在引进中空玻璃生产线方面迈出第一步,秦皇岛耀华工业技术玻璃厂、通辽玻璃厂、上海耀华玻璃厂、南玻集团等紧随其后也引进了中空玻璃生产线,对国内手工作业、半机械化作业的中空玻璃生产方式形成了第一次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此后几年我国又陆续从美国、意大利、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引进了约40条生产线和关键设备,促使其他企业进行仿制和二次研发,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并开始吸引行业外的企业加入到中空玻璃及配套材料的生产中来,初步改善了我国中空玻璃生产规模小、产量低、质量差、成本高的落后局面。1990年前后,我国中空玻璃行业形成了多种生产方式共存的局面,其中机械化生产线40余条、年产能400多万平方米;半机械化生产线10余条、年产能50多万平方米;采用单道密封的手工作业线200余条、年产能200多万平方米,全国累计年产能650万平方米以上,并实现了小批量出口。1994年中空玻璃出口量达3605吨、约10余万平方米。在此期间,南玻集团于1991年生产出更加节能的阳光控制镀膜中空玻璃。

洛阳北玻研制水平钢化设备

钢化玻璃设备制造多年来一直为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1995年,只有30多名职工的洛阳北方玻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洛阳北玻),研制出了“静压提升法水平辊道式玻璃平弯钢化技术与机组”。1995年9月12日,静压提升法水平辊道式平弯钢化玻璃生产技术与机组设备,在江苏省扬州市通过专家审定,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家一项空白,从而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水平钢化设备,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

这一科研成果奠定了北玻公司向钢化玻璃设备制造领域进军的基础,也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的信心。北玻人乘胜追击,短短几年,企业规模和研制能力不断提高。此后,在国际市场上,北玻已经改变了这一行业的世界市场格局:以前,世界市场是芬兰太姆、美国Glasstech、瑞士卡汀、法国Sloes、意大利燕华等著名国际大公司的天下。如今,除了芬兰太姆以老牌公司的面貌继续活跃国际市场与北玻竞争外,其他的企业逐渐萎缩或退出行业。

洛玻“超薄浮法玻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中,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重点支持的“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在电子玻璃工业化生产的开发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工艺技术属于国际玻璃行业中最前沿和尖端的技术领域之一,该技术被国外公司长期封锁和垄断。洛玻集团公司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总趋势,于2002年设计建成国内第一条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开发生产出1.3毫米以下电子工业用超薄浮法玻璃,并成功应用于信息行业平板显示器领域。

洛玻新一代提高型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已稳定生产出1.1毫米、0.7毫米、0.55毫米满足电子行业质量要求的玻璃产品,并于2006年10月实现稳定大批量生产高端STN级电子用0.7毫米玻璃,标志着洛玻生产的高端STN级超薄玻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超薄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关键设备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对“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重大创新,开创了我国浮法玻璃发展史的新纪元,也为我国液晶显示器行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基础。

玻璃熔窑废气发电

2007年5月,信义超薄玻璃(东莞)有限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开始实施。信义玻璃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对废气余热中的热能进行动力回收,针对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资源的特性和玻璃熔窑的工作特点,开发出适合于信义玻璃熔窑特点的余热发电技术。该项目是我国首例利用浮法玻璃熔窑所产生的废气实现冷热电三联供进行余热发电的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3500千瓦。

信义玻璃余热发电投放后,能最大限度利用玻璃熔窑余热发电,每年可向生产线供电3066万千瓦,信义玻璃每年可减少购电费近2500万元。该项目不仅有利于减少废热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降低地方电网的负荷率;更重要的是直接减少了由于限电停机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该项目的实施,掀开了我国利用浮法玻璃熔窑废气余热发电的崭新一页,对玻璃行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玻璃行业节能降耗。

智能化连续中空玻璃生产系统落地

2005年之后,我国的中空玻璃行业在新的绿色经济、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指引下,技术升级成为整个行业主导方向,超白中空、超大板面Low-E中空等特殊品种中空玻璃在工程项目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实现自主供应。中空玻璃产量、质量大幅提升。2010年,“亚洲第一条智能化连续中空玻璃生产系统”在福建新福兴玻璃有限公司成功落地,中空玻璃生产全过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动流水线(无人操作)加工,彻底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玻璃加工业的传统视角。国内中空玻璃产品除完全满足市场需要外,更多地走出国门,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这期间,国内中空玻璃生产企业达到2000家以上,产量从6000万平方米上升到4亿平方米;产品品种极大的丰富,相继出现了内置百叶中空玻璃、热镜中空玻璃、真空复合中空玻璃等新产品,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建筑,包括国家大剧院、上海中心大厦、广州东塔、迪拜哈里发塔、新加坡金沙大酒店等。

举行业之力创新研发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

2012年10月10日,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创新和研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创新和研发领导小组组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会长乔龙德指出要举行业之力创新研发第二代浮法玻璃,使之进入超越与引领世界玻璃工业发展的时代。

乔龙德表示,两个小组有着三大责任:一是在现有基础上,通过与国际先进技术进行对标,找出差距,进行攻关,进而达到拥有世界先进的浮法玻璃技术;二是通过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的创新和研发,为玻璃行业优化存量提供技术支撑,为深加工、增加附加值、优化结构提供基础和保障;三是通过第二代中国浮法玻璃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实现创新、提升,进入超越与引领世界浮法玻璃工业的发展。

联合会从推进我国玻璃行业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角度,主动迎接挑战,组织开展第二代创新和研发工作十分必要,对加快玻璃工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玻璃工业总体竞争能力和水平,最终实现玻璃行业的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玻璃期货在郑商所上市

2012年12月3日,玻璃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这是全球首个采用完全厂库交割的期货品种。上市后,其在市场的高度活跃在期货和现货领域引起热议。

在我国开展玻璃期货交易,一是有利于完善玻璃价格形成机制,及时准确把握市场变化趋势,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市场的供求平衡;二是可以为玻璃的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提供高效的风险控制手段,推动行业稳步发展;三是有利于以市场化手段促进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从而促进玻璃行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

玻璃期货上市后,期货市场为玻璃企业提供了可预期的未来价格走势,成为企业进行风险规避的有效渠道和风险管理工具。加工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丰富其经营模式,同时锁定其产品售价和原料成本,有利于其扩大经营规模,减少经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此外,期货市场实行保证金制度,发挥期货市场“以小博大”的资金杠杆作用,极大提高了相关企业资金的利用率。玻璃期货上市后,在严格的信用保证体系下,金融机构还可以对相关企业提供仓单质押等期货衍生服务,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转能力。目前国内玻璃行业已经进入了高成本支撑的时代,上市玻璃期货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蚌埠玻璃设计院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4年1月10日,在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完成的“浮法玻璃微缺陷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针对我国高端浮法玻璃产品长期依赖进口以及能耗普遍偏高的状况,蚌埠玻璃设计院和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充分发挥科研开发、集成创新以及工程化、产业化的强大优势,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上进行攻关,最终形成了三大技术创新:成功开发新结构玻璃熔窑,实现玻璃质量的全面提高和熔窑高效节能;成功开发配合料快速同步熔化技术,进一步实现玻璃质量提升和能耗降低;首次成功开发世界最大规模的1200t/d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并实现成套装备的完全国产化,产品质量更加稳定,能耗水平国际领先。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布国家标准3项,出版专著1部。成套技术已在国内60多条生产线上应用,国内工程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并先后出口印度、伊朗和印尼等5个国家。

这一成果彻底打破了国外技术在我国高端浮法玻璃市场的垄断地位,推动了我国浮法玻璃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使我国浮法玻璃技术在世界高端浮法玻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该奖项是继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的“太阳能电池用微铁高透过率玻璃成套技术及产业化开发”成果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关键字:玻璃 平板玻璃 耀华)

(责任编辑:00955)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