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小金属> 每日聚焦

中国经济之幸:税收打折时代还未结束

2017-1-22 15:47:37来源:网络作者:
  • 导读:
  • 希捷关闭苏州的工厂,是大件事。专家分析,希捷在泰国开了新厂,可见关闭中国工厂不是因为业务收缩,而是因为被苏州政府逼着补交15亿元税款。这个事情,让很多人很悲观。
  • 关键字:
  • 经济 税收

希捷关闭苏州的工厂,是大件事。专家分析,希捷在泰国开了新厂,可见关闭中国工厂不是因为业务收缩,而是因为被苏州政府逼着补交15亿元税款。这个事情,让很多人很悲观。

幸好,国务院刚出台《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到: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支持对就业、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贡献大的项目,降低企业投资和运营成本,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投资者权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这个通知来得及时。苏州政府算是被狠狠打脸了。苏州希捷关厂很恶劣,它不仅牵涉到苏州一地的经济,还牵涉到全国经济。要想理解这一点,就得对中国的税收体系,有起码的了解。

中国税收体系有一个奇特的地方,就是实际税率和名义税率的分离。

中国的名义税率很高。若是按照名义税率收税,中国经济不可能有持续30年的高增长。实际税率,则会比名义税率低得多。因为地方政府会在名义税率之外,实行减税政策。

地方政府有两种办法减税:一种是税收优惠、税收返还,另一种是放松征管。

刚召开的北京市人代会上,开发商潘石屹对记者说:

优惠政策导致出现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两个概念。每个行业、每个地区,比如各地的高新区等,很多都有优惠政策。

企业给国家交税,给当地交税,当地会以财政的形式和手段进行返还,这就是左手收税,右手给你返回来,返回来的也是钱,那相当于实际没交那么多钱上去,这就是实际税率。

前些年经济发展不错,优惠政策给企业返钱没问题,一旦经济增长放慢,给企业返税的优惠政策缩减了,实际税率和名义税率越来越接近,有的企业就遇到了困难。

通俗地说,地方政府常给企业税收打折。

地方政府这么做,完全是因为竞争压力。你不打折,其他地方打折,投资者都跑到其他地方去了,你维持高税率,却没有税源,又有什么用?大家都现实一点,都通过打折来吸引税源。

这是个现实中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又是一个非正式的制度,也可以称为“潜规则”,不过是好的“潜规则”。它是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推动力。

“潜规则”的问题,是它很不稳定。比如前两年楼继伟推动清理地方税收优惠竞争,地方就不好以“潜规则”来抗争。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很多台商问:以前地方政府承诺的税收优惠,还算不算数了?

再加上遇上持续好几年的刺激经济政策,资源向政府集中,地方政府更多地向上要资源,这使得税收优惠竞争的动力有所下降。

所以说,苏州让希捷补交税款这事,就有全局意义了。外商也好,内商也好,从此就对地方政府的税收打折承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苏州经济发达,一时之间,似乎还能忍受投资者撤退的代价。那些渴望发展的地区就惨了。谁知道你们发展起来之后,会不会也学苏州呢?

国务院的新通知,无疑是在宣告:税收打折时代还没有结束。

这是好事,有助于安抚人心,使投资者从苏州打击中恢复一点信心。

“潜规则”毕竟是“潜规则”。希捷也没法向苏州要补偿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潜规则”变成正式规则。以后地方政府的税收打折承诺,要讲契约精神,要有法律约束力,不能想变就变。

另外一点,还得扩大地方打折的自主权和打折的空间。在财政收入分配上,多分配给地方,因为地方财政份额越多,税收打折空间越大。

李克强总理喊减税喊了很长时间,是位心系减税的总理。如能建立起地方税收竞争的正式规则,以后就不需要总理来操心减税的事了,地方在竞争压力下自然而然地会减税。以后的历任总理,萧规曹随即可。如此,中国经济还会有重回高增速时代的希望。

好多改革措施为何不引人关注?

近期,《国务院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若干措施的通知》发布。这是一份很好的文件。

文件在很多领域扩大了外资准入,这样的开放心态好多年未见了。如今见了令人精神一震。具体哪些领域,有兴趣的自己去查。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点——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相信这也包括允许地方政府在税收上给投资者优惠。

就在前不久,希捷关闭苏州工厂,据报道,原因是苏州政府让希捷补交15亿税款。地方竞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之一,苏州的做法会让投资者怀疑,地方政府是否还能对许下的优惠承诺守信,伤害的不仅是苏州经济,对其他地方政府也有连带伤害。

国务院文件鼓励地方继续展开优惠竞争,只要给地方足够大的自主权,就会对苏州式做法形成竞争约束。苏州政府要三思了。

要知道,当初政府推上海自贸区、海南旅游岛等等,舆论的热情可是非常高。为何短短几年之间,人们就丧失了对重大改革举措的关注热情?

近几年,其实好的改革举措很不少。我印象深的,有农村土地体制改革试点、中央发产权保护文件等等。这么重要的进步,舆论关注度都不高。记得农村土地体制改革试点时,人文经济学会秘书长周克成很兴奋,但另一方面他却发现,只有他在孤独地兴奋。人们更关注各类研究员谈股市、讲理财。

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很多好的改革,说得很好,做得还是不够。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海自贸区了。蓝图画得非常吸引人,但地方政府其实处处要听部委的,并没有当年深圳特区的那种敢闯敢拼的环境和勇气。这种事多了,人们往往就要对改革文件看看再说。

另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对市场的干预,掩盖了改革好消息。

以最近来说,万科的股权之争,最后还是权力发话来摆平。人们极为关注事件背后的秘密。

又比如网约车,本来发展得好好的,结果监管部门来个“合法化”,其实就是把它们的监管权力、监管利益合法化,很多市场自发、有效的做法反倒不再“合法”。打车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大家当然要关注。

太多干预市场的做法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真正的改革好消息自然容易被淹没。

更重要的是,干预市场的做法太多,很多做法还打着改革的幌子,就会让人们不太清楚改革的方向。如此一来,真正的改革消息出台,就难激起人们的敏感。

在以前改革的红火年代,改革方向很明晰,那就是市场化。每一个改革措施出台,都意味着获取财富机会的增多,当然让人敏感、兴奋。

而今天,像网约车“合法化”之类的举措,是缩小市场机会的,这只会引起人的焦虑。焦虑得多了,人们也就失去对改革的敏感性了。更多的人更加关注宏观货币、财政,希望能顺应调控的机会,投机赚得财富。确实也有很多人做到了,比如那些炒房十几年的人。但,财富机会由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带来,而不是由改革带来,这本身就是问题。只有改革才能带来整体财富机会的增加,而其他的举措,只是重新分配机会而已。

所以,“逆改革”不仅不利于人们的实际利益,也不利于人们对改革的信念,后者更令人痛惜。

不过,不管怎样,好文件的出台,说明中国经济的希望仍然在,值得一贺。

 

(关键字:经济 税收)

(责任编辑:00955)
每日聚焦
市场动态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8303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