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2023年(第十届)中国锑业年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锑业分会主办,贵州东峰锑业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以“加快构建锑工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了解当前行业环境变化,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增进锑产业链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产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陈学森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组织人事部主任戴山,锑业分会第三届理事会轮值理事长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康东升,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永淼,云南木利锑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陆磊,贵州东峰锑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建龙,桃江久通锑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进光,广西华锡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蔡勇等出席会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重金属部主任、锑业分会副理事长段绍甫主持开幕式。来自国内锑生产、消费、贸易、研究院所等单位2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陈学森在致辞中分析了我国有色金属及锑产业的发展动向。今年1—5月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024万吨,同比增长7.4%;锑精矿含锑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19.4%,在有色行业利润增幅回落时,锑产业营收利润率为6.9%,高于有色行业及全国工业水平。陈学森说,目前锑产业已构建地质勘探、采选冶炼、加工制造、工艺装备、原辅材料一整套的工业体系,保障国民经济各行业对锑的基本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锑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全球锑产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2022年,中国锑产品产量占全球的76%,前十大锑冶炼企业(集团)中国占8个,全球锑产品50%的消费来自中国。
陈学森指出,锑作为高效阻燃材料必需的元素以及锑在光伏产业的应用,未来会随着新经济的发展而前景可期,但锑产业仍存在冶炼产能过剩严重、出口占比高、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绿色发展任务重、资源保障不足、价格剧烈波动而不利于稳定下游消费市场、亟须培育链长企业、缺乏市场话语权等问题。就此,陈学森对锑产业发展提出围绕“三高五化”发展的建议,即资源保障程度高、行业影响力及话语权高、经济效益高,产业规模化、结构合理化、企业绿色化、产品高端化、工业智能化。
陈学森建议,一是加强自律控制冶炼产能,打造行业发展命运共同体,防止行业内耗和无序内卷;二是抓资源,加大国内锑资源探矿,并开展现有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加大“走出去”步伐,拓展境外锑资源利用;三是推进整合,龙头企业要以资源、资本为纽带整合国内单一冶炼企业,要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整合开展合作,统筹市场需求与生产,通过推动国储及链长企业的商业储备相结合,维护稳定的供应及价格,提升锑资源价值;四是绿色发展,加大具有现代化产业特征的富氧熔炼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五是优化应用,倡导下游消费领域积极研究资源节约技术,同时,继续开展锑在高纯金属、半导体材料、储能、钢铁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不断拓展锑基材料的应用探索。
谢建龙在致辞中表示,锑业年会对于共同探讨行业的现状、环境变化、谋划行业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这是锑行业相互交流、合作发展的盛会。东峰锑业公司前身为独山县国有企业——东峰集团,于2012年改制重组,10年专注锑业,秉承“诚信、高效、创新”的经营理念,在自我变革中坚持技术创新,已成为一家集采、选、冶、深加工、国内外营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全产业链企业。目前,东峰锑业年产销精锑8000吨、氧化锑18000吨、母粒3000吨,主要产品有杰夫牌精锑、三氧化二锑、无尘氧化锑、阻燃母粒、复合阻燃剂等,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良好声誉,产品畅销国内外多个地区。
为凝心聚力,加快我国锑工业阶梯式发展的步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陈中涛、贵州东峰锑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覃事敦、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王成彦、西藏华钰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布景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阻燃材料专委会副秘书长杜海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徐应强、北京中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波涛、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标委会博士林若虚、北京安泰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分析师孙旭等专家学者在年会上就阻燃知识、复杂锑金资源低碳冶金、锑化物半导体材料与芯片、液态锑金属电极长时安全储能电池、锑产业标准、行业发展现状等课题及前沿技术进行探讨。
本届年会由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木利锑业有限公司、桃江久通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锡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恒邦冶炼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关键字: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