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商报报道,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发展速度也因此出现回落。
日前,在“全球工程机械产业大会暨50强峰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显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总销售额虽然再次刷新历史记录,达到1997.65亿美元,但增速却较上年明显回落。
如果说销售额增速“稍显平庸”的话,那么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的总体利润更不容乐观。2012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总利润为210.75亿美元,较上年下降5.46%。
下滑依旧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苏子孟在发布会上指出,2013年第一季度,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下滑趋势依然没有改变,市场需求收缩,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企业之间的分化也进一步加剧,全球领先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在规模、盈利能力上的差距也明显拉大。
从“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来看,全球工程机械企业之间的分化较之以往更加明显。排名第1的卡特彼勒,其销售额比排名第2的小松高出一倍多;排名第2的小松,同样比排名第3的沃尔沃建筑设备销售额高出一倍多。
而对于以往多年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上的“增长明星”中国企业而言,其业绩与之前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无论从增长能力还是排名来看,中国军团此次都出现大面积下滑。
本次入榜的11家中国企业中,除了排名第5和第6的领先者徐工集团和中联重科(000157,股吧)继续保持增长外,其余9家企业中只有新入榜的北方重型汽车实现增长,其他企业销售额则无一例外均出现下滑,排序亦全线下行。
对此,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祁俊认为,中国企业的不前相当程度上归因为本土市场的不振,以此为主要市场的中国本土企业自然难免被波及。与此同时,此前将中国视为“第二本土”、“最大海外市场”的外资企业,如日本小松、日立建机、韩国现代重工等也深受影响。
祁俊称,无论对于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中国市场都不再是实现增长的绝对、唯一驱动级,更均衡的全球布局、更能抵御风险的区域统筹发展,成为中外企业必须思考的又一课题。
他认为,中国企业目前真正欠缺的是终极竞争力。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虽然已经经历了长达数年的快速增长,并在规模上成为令国际巨头生畏的企业;虽然在业务体系和布局上,与全球领先企业越来越接近,但本质上,本土企业群体依然处于一个“铺设发展轨道”、“摸索发展路径”和“探寻发展模式”的阶段。
断腕求生
从全球市场来看,虽然欧美市场复苏乏力,但相比其他国家而言,欧美企业依靠积累的经验和许久沉淀下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一场逆袭。
据了解,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企业中,26家企业销售额实现增长,其中欧美企业19家;24家企业销售额出现下滑,其中亚洲企业18家。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全球50强企业利润增幅最大的是此前勇敢“断腕”、剥离矿山设备等业务的美国特雷克斯,其利润上扬达到329.59%;中联重科则以14.3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和18.54%的营业利润率表现抢眼。
中联重科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其一直秉持的“稳健增长”策略。早在2009年,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就曾预测产能过剩即将到来,因此始终坚持按照自己的发展节奏来进行产能扩张与产业布局。
2012年四季度以来,中联重科主动调整经营策略,转变增长方式,由以追求规模增长为核心调整为以追求经营质量为核心。尽管这导致其第四季度业绩出现下滑,并影响到全年利润同比出现小幅下降,但73.3亿元的盈利规模仍使其成为业内“盈利能力最强企业”,而且经营质量大幅提升。
中联重科副总裁郭学红表示:“在高速增长阶段,中联重科在产能方面一直有所控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大量圈地,建厂房、募集员工,工业园也在控制开工速度,管理层对行业趋势早有预判,节奏方面控制得不错。”
从今年一季报看,中联重科业绩同比下滑47.9%。对此,郭学红称,主要原因是自去年三季度开始,中联重科开始进行业务收缩,并在四季度加大了收缩力度,今年一季度这一收缩的规模在进一步扩大。他表示,中联重科对前几年的快速增长模式进行了反思,认识到太激进的发展方式和手段对行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不利,因此“中联重科放弃了对发展速度的追求。”
与此同时,郭学红也强调,作为上市公司,放弃暂时发展速度是为了追求更长远的发展。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联重科的销售规模将恢复到正常水平。
据苏子孟介绍,今年4、5月份,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各企业的销售规模已经出现稳步回暖迹象。
苏子孟称,目前工程机械行业产销虽然下滑,但降幅已经趋于稳定。总体来看,对于中国工程机械行业而言,发展减速是理性回归的表现。中国企业应该在这个时期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夯实发展基础,攻坚高端市场,特别是在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核心环节取得突破性发展。
(关键字:全球 工程机械产业 销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