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经济学人》发表评论文章称:
一、百年沧桑美国从反倾销受害者摇身变为发起者。世界上第一部《反倾销法》的诞生,源自一个新兴经济大国的廉价钢铁潮水般地涌向国外市场。1904年,来自美国的廉价钢铁进口急剧攀升,被激怒的加拿大议会决定对美国钢铁征收惩罚性关税。时至今日,在同样的贸易争端中,美国却成为纠纷的另一方。中国钢铁去年出口量逾1亿吨,超过美国境内所有钢铁厂全年产量。虽然只有3%的中国钢铁出口输往美国,可美国钢铁行业仍嚷嚷着要反制中国产品。今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将对源自中国及相关国家的一些钢铁产品课以最高266%的惩罚性关税。这些措施背后的本能反应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它们却不能带来任何好处。
二、《反倾销法》实施门槛低容易被滥用。倾销是一种以不公平低价在海外市场销售产品的行为。海外倾销价通常低于本土售价。反倾销措施是为了防止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把竞争对手打垮并于其后利用市场优势地位压榨消费者权益。上世纪初加拿大推出全球首部反倾销法时,该国面临来自美国的真实威胁。当时美国钢铁产业垄断集团蓄意操纵市场,欲把对手置于死地。垄断集团的这种“掠夺性定价”行为引起了美国立法机构警觉并于其后催生了现代首部《竞争法》,目的是防止企业将售价定得低于生产成本。相比之下,《反倾销法》适用门槛更低:当一个市场上的售价低于另一个市场上同种商品售价时,《反倾销法》即可适用。这让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援引反倾销规则作为回避国外竞争的庇护,从而导致反倾销法的滥用。
三、反倾销措施弊大于利得不偿失。对于支持反倾销的企业而言,竞争并非唯一担忧。在英国,跌至谷底的国际钢材价格已威胁到塔塔集团这一英国钢铁业昔日荣耀仅存硕果的生存。英国国内支持反倾销的利益集团声称,必须保留钢铁工业以确保英国国防安全。让人不解的是,如果英国核潜艇使用了法国钢材,怎么就威胁到英国国防安全。当然,如果涉及面子问题自又另当别论。对所有的制造商尤其是汽车厂而言,便宜的钢铁是一种恩赐。反倾销措施可能带来的好处并不确定,导致的成本却不容忽视。经济学家认为,临时性反倾销税造成的伤害实际上更甚于明示的保护主义。反倾销规则是一种贸易壁垒,其经济伤害表现为市场空间缩小、有效率生产者被排斥,而最终导致的价格上涨却由消费者承担。反倾销措施还会造成额外伤害,因为全球性公司深谙这一游戏规则:如果竞争对手想通过压价来扩大市场份额,他们会提出反倾销申诉。这等于鼓励每个人都保持充足的边际利润,形成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价格卡特尔。这种卡特尔会遏制创新、阻止“创造性破坏”、拖累经济增长。一项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现行反倾销政策导致美国消费萎缩了3%,效果相当于统一实施7%的进口关税。
四、反倾销措施有利于全球化的观点站不住脚。可不管如何,反倾销规则已成为全球贸易体系一部分。何时及如何实施反倾销税均有明确规定,还专门设置了可提出异议和挑战的场所。有专家认为,当贸易自由化威胁到一些人生存时,反倾销会让贸易自由化变得更易接受,因此反倾销有利于促进全球化深入发展。如果政府保留对最具扰乱性的进口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那么贸易壁垒的普遍降低就不会在国内造成太多恐慌。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曼基夫(GregMankiw)就这么认为。他曾于2002年建议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对钢铁进口征收反倾销税。曼基夫不久前发表文章说,反倾销税是一种经过计算的政治策略,目的是推进贸易自由化;小布什通过实施钢铁反倾销,从国会换取到“贸易谈判快速授权”,并于此后与中美洲达成自贸协定。为讨好自由贸易反对者而实施钢铁反倾销,这很难称作一种合理举动。当前,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已经停滞,区域贸易协定前途未卜。究其原因,是保护主义情绪已经完全笼罩西方选民。
五、包括反倾销在内的保护主义没有出路。源自中国的廉价出口(无论是钢铁还是其它产品)反映出产能过剩问题,与中国增长放缓有关。接踵而至的中国产品“倾销”并不能证明中国马上就要发动针对所有商业竞争对手的“歼灭战”,其反映出的却是中国制造业的软肋。如今,中国的软肋正被输出。廉价的中国出口进一步压低了外国市场价格,而不少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已长期低于央行预期水平。各国央行很难再通过常规手段应对当前挑战,因为发达经济体基准利率已处于历史最低水平。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由于金本位限制货币政策使用,相关经济体不能应对来自国外的压力,最终不得不诉诸保护主义关税。必须遏制提高关税的冲动,哪怕这种冲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一国屈服于保护主义冲动,相关进口会转向其他国家,其他国家会争相效仿,从而引起连锁反应。如今塔塔钢铁公司举步维艰,英国人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反对反倾销的既有立场。可是别忘了,塔塔自己也是美国今年3月反倾销措施的实施对象。政治人物都想让经济恢复增长,这种急切心情可以理解。可如果他们想通过反倾销税来实现这个目标,那将是一种糟糕的选择。
(关键字:钢铁 反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