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绝大多数股民已经作好了“排雷”的准备,但今年中报业绩“地雷”的数量却有可能超出预期,中报行情的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大。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周末,有1464家公司公布了中报和中期业绩预报。总体来看,预增和扭亏的公司合计占比不足50%;预减、首亏和续亏的公司分别占比31.01%、9.83%和6.97%。
太平洋证券研究所分析师王雨指出,上市公司中报业绩情况与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速放缓、大盘弱势的背景相一致,投资者担忧公司盈利无法支撑目前股价,从而引发了部分公司中报“地雷”的相继引爆,个别公司股价以跌停的极端方式显示出投资者的忧虑。
“由于率先披露业绩的企业多为业绩增速较高的公司,而发布业绩预告的也多为业绩大幅波动的公司,在中期业绩披露中后期,除了以银行为代表的大块头企业外,上市公司中报业绩亮点难现,整体中报业绩不佳的趋势仍将延续。”王雨表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面临的业绩风险有所不同。
统计显示,沪深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不容乐观,有超过六成的公司业绩报忧。
王雨表示,虽然主板市场业绩放缓可能引发投资者对大市值板块业绩的过度担忧,但随着中报演进将有所改观。特别是沪市中很多传统蓝筹公司并未发布中期公告,结合一季度沪市公司业绩情况远好于其他市场来判断,在业绩披露的中后期,主板市场的业绩数据将有所改善,这也说明经过前期股价和业绩预期的双杀,上证综指未来出现估值修复的概率更大。
中小市值板块中,创业板业绩预增比例接近60%,情况好于中小板,但在中小市值板块业绩变脸数量上升的情况下,市场对于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分化的预期非常高,因此,未来一段时间,中小板和创业板虽然是中报行情的集中爆发地,但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同花顺数据显示,业绩预增占比较大的公司主要集中在建筑、医药、食品饮料、农林渔牧、计算机、传媒等行业,整体表现较差的行业为煤炭、有色金属、钢铁、基础化工、机械、电力设备、汽车、房地产。其中,钢铁业中报大面积“失血”已成定局。
在王雨看来,目前,市场阶段性完成了对周期性行业业绩公告较差所引发的股价调整,逐渐由防御性的资金避风港效应过渡到市场系统性风险的补跌阶段。这对中报中后期公布阶段的较差数据,特别是周期行业冲击的边际影响将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