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行业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钢铁产业> 硅钢> 下游解析> 电力

火电企业不愿多发电 今夏缺口或达3700万千瓦

  • 2012-5-28 8:48:37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作者:
  • 投稿
  • 打印
  • 收藏
  • 分享到:
导读: 尽管提高了上网电价,但提价幅度比较小,不足以弥补火电亏损,而今后进一步提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目前发电企业对火电的前景比较悲观,不断减少发电机组,不愿意多发电。
关键字: 火电 火电企业 发电

尽管提高了上网电价,但提价幅度比较小,不足以弥补火电亏损,而今后进一步提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目前发电企业对火电的前景比较悲观,不断减少发电机组,不愿意多发电。

持续下降的火电新增装机容量和火电投资,似乎已经预示着今年夏季电力供应形势不会轻松。

国家电网公司在25日召开的2012年迎峰度夏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会议上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全社会用电需求总体将保持平稳增长,华北、华东电网电力供需相对紧张。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业内专家的情况来看,发电企业对火电盈利前景不乐观,导致不愿意多发电,使得我国“软缺电”的形势在加剧。

今夏电力缺口可能超去年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主任尹昌新表示,在“未出现持续极端高温天气,来水正常”的情况下,公司经营区域电力缺口将在2500万千瓦左右,与去年基本持平。但如果迎峰度夏期间出现“全国大面积、持续极端高温天气以及来水偏枯”的情况,电力缺口将会超过去年,达到3700万千瓦。

2011年,迎峰度夏期间,国家电网最大电力缺口达3055万千瓦,旗下共有14个省级电网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

此外,国家电网还称,今年6~9月期间,由其供电的26个省份的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9.3%,略高于全年6%~8%的平均水平,最大用电负荷同比增长11.3%。

对此,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好,但5、6月份用电量会往上走,电量高峰短缺的现象还是很有可能出现的。

对于缺电的真正原因,专家认为在于发电厂的发电积极性不高。

“目前的缺口并不是缺煤和发电机组,而是缺少发电量。” 中国煤电资源网运营总监赵玉伟表示,“现在许多电厂的机组并没有满负荷发电,火电发电量今年前四个月的增速与往年相比差了很多。因此,如果真的存在电力缺口,那么既不能说机组不够,也不能说社会用电量很大,只能说电厂不愿意多发电。”

林伯强更是指出:“装机容量是够的,只是电厂没有特别努力地在发电。发电厂的心思不在火电上,因为不挣钱,都在想方设法做其他副业。”

“软缺电”形势加剧

除了上述国家电网区域范围缺电之外,南方电网公司也预计全网6月份将有300万千瓦左右负荷缺口,主要集中在广东,出现在6月中下旬。其他四省区基本供需平衡,海南存在高峰时段电力不足情况。

对此,赵玉伟认为,真正的电力缺口是不存在的。“真正的缺口在2004年和2007年出现过。就是发电企业所有机组开足马力发电,但还是不够用,这才是真正的缺口。与现在的缺口是不一样的概念,现在是‘软缺电’,即发电企业不断减少发电机组,不愿意多发电。”

中电联4月下旬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924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减少456万千瓦,火电新增649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减少352万千瓦。火电工程完成投资141亿元,同比下降31.9%,延续上年持续下降的趋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经电力产业景气指数报告显示,一季度电力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14.7%,同比增速比上季度加快7.5个百分点。

对于火电企业不断减少发电机组和投资,林伯强认为,尽管提高了上网电价,但提价幅度比较小,还不足以弥补火电亏损。另外,今后进一步提价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目前发电企业对火电的前景还是比较悲观的。

此外,赵玉伟还表示,一方面目前整个电力市场的需求量是不足的;另一方面,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迟迟没有实质性突破,发电央企没有硬性压力,就会逐渐扩大减少发电机组的幅度。

“最终的解决方法还是要解决煤电矛盾,这也是政府今后电力体制改革的重点。火力发电占到去社会发电量的80%,只要稍微一出差错肯定缺电。因此,煤和电的矛盾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矛盾,而火电则是能源矛盾的关键点,是否能保证能源供应,基本还是靠火电。”林伯强表示。

(责任编辑:00895)

相关信息

研究报告

价格数据库
统计数据库
硅钢进出口数据库硅钢产销存数据库
信息导航
钢厂列表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中华商务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钢铁产业频道: 管带材 | 硅钢 | 板材 | 建筑钢材 | 涂镀 | 不锈钢 | 中文国际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