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铜上演了一波大反弹行情,强猛上行之势颇有突破底部、反转向上的意味,7月铜进口数据的意外利好是此波铜价走强的关键因素。然而,市场对铜进口数据的解读恐过于乐观,国内供求面的短时利好,难掩补库需求的冷淡,未来铜价仍承压。
8月8日,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7月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量达到了41.1万吨,创下自2012年5月以来近14个月的纪录高位,环比增长8.1%,同比增长12.0%。该数据一出,即令沪铜和伦铜共同飙涨。然而,深究7月进口数据飙升背后的原因,期货日报特约记者认为,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和铜的产业面,我们仍不宜过于乐观。
首先,国内铜冶炼企业7月集中停产检修,导致国内精炼铜供应人为缩减,这是吸引进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江西某大型铜冶炼企业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特约记者,受限于夏季的高温天气,往年7、8月份都是铜冶炼厂停产检修的传统月份。今年上半年铜价低迷,冶炼厂更无心恋产,趁检修期减产清库,多家大型铜冶炼厂7月份都下调了产量。上述江西大型铜冶炼企业7月的产量较6月缩减了8000—10000吨,湖北大冶也降低了近10000吨产量,金川集团也有一定规模的供应削减。由于冶炼厂的减产,上海等地的电解铜供应吃紧,特别是某些高品质的货源减少。在国内供应受限的情况下,下游只能加大海外铜的进口力度。
其次,从进口贸易的角度来看,一方面,6月中旬铜进口套利的窗口被打开,6月订单集中下单,部分船货7月到港;另一方面,海外进口铜到国内港的升水再度攀升,7月最高时升至200美元/吨上方,也吸引了海外货源进入国内。
再次,融资铜的需求也在7月进口铜的上升中发挥了作用。期货日报特约记者从贸易商处了解到,过去几周,银行对铜进口商的信用证审批,相比5月时有所放松。有色企业目前整体的资金环境仍称不上宽裕,7月银行正常的信贷放款仍然较慢,企业依赖铜进行仓单抵押融资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况且,如今银行限制了单张提单在未到港前反复开证的操作,由此加剧了市面上可融资货源的紧张,从而助推了新增进口铜的需求上升。
最后,铜当前的实际需求尚可,但补库需求仍未启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将限制铜价后续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期货日报特约记者从浙江地区生产铜管和漆包线的下游厂家处获知,今年上半年国内电解铜的下游需求实际上并不差。国家在6月初取消了家电节能补贴,铜管企业便在上半年集中生产,今年产量增长至少在10%以上,而去年同比仅有5%。而空调、冰箱的季节性销售旺季,也使得前期的终端订单充裕,不过,随着夏季逐渐进入尾声,铜管需求在过去一两周稍显疲软。在铜杆方面,期货日报特约记者从多家铜杆企业了解到,7月的产量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部分地区电缆行业的需求和采购订单持续增加。尽管当前铜的实际需求尚可,但补库需求仍未启动,事实上,目前下游铜加工企业的原料库存正处于历史低位。这除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之外,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预期,也是阻碍下游企业提前备库的关键所在。
综合来看,单从7月铜进口数据增加,就认为铜供求面正走向改善的判断过于乐观。今年铜精矿供应的增长明显快于精炼铜,加之国内经济的悲观预期,下游补库需求迟迟未起,铜价恐将继续承压,后市上涨的动力难以延续。
(关键字:铜 铜价 铜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