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不论是母体原料黄磷,还是重要中间体磷酸,抑或是下游诸多产品,整个磷酸盐产业链均处于萎靡不振状况,相对应的产品市场也呈现着波澜不惊态势。2015年整个磷酸盐行业还将维系低景气度状态,低位盘整将是市场的主基调。
作为磷酸盐的原料,近几年国内黄磷生产格局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遗憾的是扩能势头并没有得到有效抑制。2015年黄磷市场将有以下特点:一是经过前几年的行业整顿和淘汰落后产能,单套黄磷炉装置规模大幅提升,年产能3000吨、5000吨的小装置大部分被淘汰,1万吨及以上规模成为主流装置;二是装置技术水平明显提高,最明显的就是单位产品耗电大幅下降,已由原先的平均15000千瓦时/吨降至目前的14000千瓦时/吨以下,较先进的为13500千瓦时/吨以下,同时黄磷尾气回收较为普遍,放空现象日益减少;三是黄磷质量普遍提高,磷渣、磷泥含磷量进一步降低。
近几年,黄磷出厂价始终在14000~16000元/吨的狭窄区间,这是由供需状况和成本因素决定的。在行业整顿过程中,一方面政策鼓励拆小上大,无形中刺激了扩能,致使国内黄磷总产能在200万吨以上,明显大于实际有效需求。2014年降低至80余万吨。由于供需关系严重失衡,过剩产能成为打压价格的主要工具。另一方面,磷矿价格、电力价格、人工成本、物流费用逐渐上涨,也给予了黄磷产品成本支撑;同时,市场调节价格的工具是开车率,一旦价格跌至成本线一带,企业就采取降低负荷的办法,减少供应来支撑。
因此2015年的黄磷市场,只有当社会整体库存降至底线,或因季节因素,比如草甘膦农药旺季、节日前食品添加剂需求放大时,下游企业出现集中采购行为,才会发生短暂脉冲式行情,传导到磷酸盐市场。
市场需求方面,作为深加工产品的食品级磷酸盐被业内普遍看好,而且国家今年提高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其中主导产品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和六偏磷酸钠出口退税率分别提高至13%(原为0)和9%(原为5%),特别是前者升幅较大。此举不仅能适当改善国内市场供需关系,而且有助增强我国磷酸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扩大出口。同时,也可以大大改善磷酸盐企业经营状况。
但从短期来看,食品级磷酸盐的利好并不能拯救整个行业于水深火热之中。因为尽管目前国内可生产的食用级磷酸盐有几十个品种,但依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列入附录的仅有食品级三聚磷酸钠、焦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磷酸三钠、三聚磷酸钾、六偏磷酸钠等十余个品种。不在目录之中的,严禁被使用到食品加工中,这限制了其他品种进入食品加工业。同时根据《食品安全法》相关条款,不按规定品种或最大使用量从事食品加工的,将面临高额的经济处罚。
目录中每增添一个品种都要做大量的实验,不仅需要权威部门来做,而且投资巨大,实验周期较长,这显然不是生产企业所能完成的。所以,远水不解近渴,对2015年的市场预期不可过高。
(关键字:磷酸 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