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精细化、高纯化、功能磷化工新材料不断涌现,磷化工在尖端科学和新兴产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前行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产能过剩并未得到根本解决。国家针对黄磷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产业政策和标准来规范行业发展行为,但收效甚微。其中地方政府对投资直接或间接干预,行业盲目发展势头并未得到有效的遏制。
第二,产品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仍需调整。国内磷化工产业已经形成“磷矿石—基础产品(黄磷或磷酸)—二级加工产品(如大宗产品饲料钙、磷酸盐、磷化物等)—三级加工产品”产业链。无论从产品结构、还是产业价值来看都还是头大尾小,而不是凤凰展翅。同时在行业结构上看,多数企业只有低技术、低附加值大宗产品,品种规格少,产品单一,单位磷制品的贡献率低;下游磷化工产品加工厂点装置规模小、且多集中于少数几种产品上,远未达到专用化、精细化、高纯化,不能适应不同客户的要求,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国内外用户的需要,单位磷制品增值效益不突出;高技术、高附加值精细磷化工制品量小、质低,与国外同行相比差距较大。
第三,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国内磷化工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较低,精细化率不高,应用研究不够,新兴市场开发、培育增速慢。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粗放、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
第四,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磷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治理和综合利用有待进一步提高,黄磷生产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多数企业尾气利用还仅处于作热源阶段,深度净化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碳一化工产品少;大量磷渣高位能的热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无组织排放的水汽对环境污染大,亟待解决;一些企业泥磷利用过程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依然存在;磷石膏的处理综合利用还未得到彻底解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建议:行业要量力而行,避免盲目发展。建议企业看准行业动态,寻求切入点,编制好企业个性化的产业链。随着近年来专用及特种精细化工产品技术和推广应用进展快,特别是磷化物及其下游有机磷化工产品成为发展热点,农药、医药、橡胶、塑料、纺织、石化配套的有机磷化工产品产能和产量增长迅速,受到企业热捧。今后磷化工高技术产业要有更加丰富的内容、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具体的战略、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更加壮大的主体,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同时,今年是国家新《环保法》实施的首个年头,而且在编的《无机磷化学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专门针对无机磷化工产品颁发的标准,无疑成为贯彻新《环保法》的具体法规。今后,绿色化学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另外,磷化工多数为中小企业,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分析仪器、检测设备往往价格很高,而且对测试环境和分析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为了一个或几个产品而去购买,不仅花费自己宝贵的研究开发经费,而且今后的维护费用还会很高,但是没有这些仪器设备就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因此建议国家、行业组织、园区、产业联盟等出资购买,提供给相关企业有偿服务,做到资源整合,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
(关键字:磷化工 黄磷 磷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