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世界产棉大国,其中以鲁、冀、豫、苏、鄂、新、皖等省区为主要棉区。通常情况下农民朋友都会使用农药来防止。棉田杂草主要有24科约60余种,其中以禾本科杂草中的马唐、牛筋草、千金子、旱稗、狗尾草、双穗雀稗、狗牙根等发生密度;阔叶杂草以鳢肠、反枝苋、艾蒿、灰绿藜、铁苋菜、苘麻等为主;莎草科杂草以香附子为主。
杂草为害是棉花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全国农田杂草考查组抽样调查,全国棉田草害中等以上程度有4700万亩,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56%。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棉田草害面积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2.7%、75.2%和81.0%,中等以上程度为害面积为61.7%、50.0%和44.0%。全国因草害损失棉花14.8%,约减产皮棉25.5万t。有些杂草还是棉花病虫害的寄主,杂草的发生可以增加病虫的为害。
棉花受杂草为害而产量损失的大小与杂草的种类、密度有密切关系。在杂草种类和密度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棉花受草害的减产程度还与杂草共生时间长短和共生的不同生育阶段有密切关系。据江苏省新洋农场试验结果,杂草对棉花生长和发育进程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随共生时间的延长而为害加剧。从播种到6月15日不做除草处理的棉花,比做处理的叶片少19.7%、株高增加33.9%,形成瘦弱高脚苗,此时除草也造成严重的减产;从播种到8月25日不除草、比除草的棉花植株矮66%、叶片少40.8%、果枝少85.7%、果节数少94.2%,很少开花结铃,甚至部分棉株被杂草遮蔽而死亡,严重减产或绝收。
在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播种随着气温的回升,棉田多种杂草陆续开始萌芽,至5月下旬在田间形成个出苗高峰,此时以狗尾草、马唐、旱稗、藜等为主,以后随着降雨和灌水还可出现一次小的出草高峰;到7月,随着雨季的到来,香附子等杂草大量出土,形成第二个出草高峰,与此同时,前期出土的杂草进入生长盛时期,因而易对棉花造成严重为害。
对于地膜覆盖棉田,由于覆盖后耕作层的土温高、底墒较好,且变化小,比较有利于杂草的萌发出土。一般于覆膜后5~7天杂草即陆续出土,在墒情好的情况下,15天左右即形成出土高峰,虽然出土高峰形成的时间有长有短,其特点的杂草出苗早而集中。
(关键字: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