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在荒漠上崛起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世界级工程。
它承载着我国煤炭清洁化利用和破解煤炭产能过剩困局的重任;承担着“后石油时代”为我国能源装备制造提供技术战略储备的使命。
作为全球单套规模最大的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家示范型实验室”作用,联合国内29家企业和科研院所攻关完成37项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国产化任务,项目国产化率超过98%,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且多项指标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一批国内企业从此有实力与西门子、壳牌等世界级企业同台竞争。
联手攻关技术创新 释放中国制造能量
入冬时节,走进煤制油项目建设区,现代化大企业特有的宏伟气势扑面而来:1.2万台大型设备比肩林立,一根根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绿色的管道和无数根传输电缆,如同企业身上的动脉、静脉和神经,把方圆5平方公里的企业联成了一个循环畅通、反应灵敏的“巨人”。上万名工人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为年内产出油品进行最后冲刺……
“以前,煤化工核心技术被外国巨头垄断,我们与南非沙索尔公司就引进煤制油技术艰难地谈了10年,对方开出的条件愈发苛刻,引进技术之路走不通。”集团副总经理姚敏说,我国煤化工产业虽然发展迅猛,但是缺乏“中国制造”的坚强支撑,核心技术、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而且付出了异常高昂的费用。
在此期间,国内的自主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中科合成油公司实现百万吨级工业化示范应用,打破了沙索尔公司的技术垄断,并在多项经济指标上超越前者。2013年,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并承担重大技术、装备及材料自主国产化任务。
“国产化任务包括最核心的中科合成油费托合成及油品加工成套技术、日投煤量2200吨干煤粉气化技术、10万标方级大型空分成套技术、丙烯制冷系统压缩机以及特种工艺流程泵、重大阀门和材料国产化。”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建设指挥部总指挥蔡力宏说,引进国外技术风险低但代价大,且受人制约,国内企业联合攻关成为必然选择。
由于神华宁煤集团甘冒风险,坚持国产化、开放式创新,煤制油项目变成一个“国家示范型实验室”。结果表明,一批国内企业在与欧美日制造业巨头的竞争中“逆袭”。
苏州安特威阀门公司根据干煤粉装置特殊需求,研发出全球第一台双盘阀,使用寿命是德国产品的一倍以上,在市场上一举成名。
杭州杭氧公司研发的10万空分设备,1小时生产氧气可充满14个北京“水立方”,是全球最大的单机容量制氧设备,该公司一跃成为世界空分强企。
煤制油核心装置费托反应器用钢要求高,全球没有达到标准的材料,日本钢铁公司参加招标时要求降低技术指标,但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公司攻关研制的产品质量超越了国外钢企。
神华宁煤集团自主研发的“神宁炉”能“通吃”各种煤炭,解决了西门子气化炉只能吃“精煤”的缺陷,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提供了途径,后者在我国煤气化市场失去竞争力。
煤制油项目国产化,使我国发展大型煤化工摆脱了国外垄断。“我们不掌握的技术,外企开价畸高或封锁,一旦我们掌握,价格马上就断崖式下跌。煤制油项目虽然投资500多亿元,但取得的核心技术是花多少钱也得不到的。”神华宁煤集团党委书记张作理深有感触地说。
自主国产化技术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煤制油国产化任务的实施,带动了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业发展,终结了“洋货”暴利,为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降低了成本。
“项目国产化率超过了国家要求,按工艺技术、装备台套数统计国产化率达98.5%,按投资额统计则达到92%以上。原计划投资550亿元,现在预计投资500亿元左右,减降成本10%,根源在于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邵俊杰说。
内蒙古北方重工集团承担“超级P91”高端钢管技术攻关。该公司副总经理高文海说:“原来P91钢管从美、德、日进口,每吨15万元,1年多才能交货。自从北方重工供货,P91钢管价格下降了70%,交货期仅90天。”
这样的例子在煤制油项目中比比皆是,国产技术装备性价比大幅提升,节约了大量费用。
沈阳鼓风机集团10万空分用压缩机组研制成功后,与曼透平、西门子产品水平相当,后者主动将价格从每套1.7亿元下调到1.2亿元。宁夏吴忠仪表公司为煤制油气化装置提供的阀门,使用寿命延长五六倍,价格不到国外知名产品的一半,仅此一项节省10个亿……
不仅如此,一批国内企业在合力攻关过程中共同成长,与西门子、三菱重工、壳牌等同台竞技,打破对进口技术装备的“迷信”,使“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山西潞安、内蒙古伊泰等企业相继采用中科合成油公司技术,同时中科合成油公司走出国门,在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南非、俄罗斯等国开拓市场。
杭氧公司以10万空分设备示范项目为契机,加大国外市场开拓力度,成功中标伊朗卡维、布什尔项目,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依托煤制油项目的研发成果,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公司的钢板获得广泛认可,出口到中亚、中东地区,用中国钢板推动中国制造“走出去”。
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公司董事长邓建军、吴忠仪表公司总经理马玉山、杭氧公司总工程师周智勇等人告诉记者,煤制油项目国产化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装备制造企业在改革创新中的崭新面貌,还提振了未来发展的信心。
化解过剩产能 加快产业升级
“煤炭开发、使用带来巨大环境压力,清洁化利用势在必行。而神华宁煤煤制油工艺技术比之前有了更大改进,油品质量更高。如果在大城市推广,有助于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雾霾治理难题。”
在煤制油厂区,蔡力宏拿起一瓶用中科合成油技术生产的清洁柴油介绍,根据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环卫车辆试用此种柴油的情况来看,它具有超低硫、低芳烃、高十六烷值、低灰等优势,各种污染物排放明显降低,优于国V标准。
今年10月,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煤制油已投料试车,年内将生产出油品。该项目年产合成油品405万吨,其中柴油273万吨,一旦投产,每年可就地转化煤炭2046万吨。
“煤制油消化的煤炭约占集团公司全年产量的三分之一,每吨煤发展煤制油的价值相当于原煤直销的7倍。如果我们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战略,探索出一个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煤制油模式,煤炭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滑的困局就有望解开。”张作理说。
(关键字:神华宁煤 煤制油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