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和哈佛大学历时4年开发的新动力电池目前正在从实验室走进生产线,有望批量生产。这种新型电池能破解新能源汽车“跑不动”的难题。于2月1日成立的武汉理工力强能源有限公司将承担这项工程。
尽管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新能源汽车,可除了湖北的东风,许多生产大户都表示,目前暂无批量生产的新能源轿车。其中主要问题出在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电池研究乏力。同样的行驶里程,电动汽车需要比油箱更大更重的电池组。成立于2009年的武汉理工大学哈佛大学纳米联合重点实验室,就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实验室执行主任、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麦立强昨日告诉本报记者,2010年时他们就在全球率先开发出“高性能纳米线钒系动力电池”相关技术。
麦立强介绍,团队运用纳米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新一代动力电池更轻、容量更大,充电时间更短,“以往,一台使用传统动力电池的卡车,仅电池就重3吨左右,还需要几小时充电。这种新型电池还能用在供电、电信的备用基站上”。
麦立强说,目前在位于光谷的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科技园,由民营资本投资建立的试验基地,已建成电池中试生产线,公司计划在完成中试基础上,建设此种电池的材料生产厂和电池生产厂。“从电池到汽车,再到其他新能源装置可再生、环保、高效的新能源时代,将推动后蒸汽机、内燃机时代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的革命”。
(关键字:新动力电池 节能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