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企业淘汰出局后,产能不降反增。这就是目前铅酸电池行业的窘态。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多次大规模行业整治,中国铅酸电池企业数量由2011年以前的2000多家下降到目前的400余家。尽管企业数量锐减,但龙头企业扩张仍在继续,国内铅酸电池产能依旧过剩。
6月5日,分析师张舒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通过环保等政策抑制,国家其实不想让这个行业发展太快,但现在,企业仍在向这个行业大手笔投入。”
产能过剩重压之下,以超威动力(00951.HK)、天能动力(00819.HK)为代表的电动车电池龙头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惜大打“价格战”,使得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变得举步维艰。
巨头野心不减
当其他企业被拒之门外,超威动力等行业巨头则不遗余力扩充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为包括本集团在内的龙头企业创造出非常有利的发展机会。”超威动力方面称。
超威动力年报显示,截至2012底,该公司分别在山东、江苏、河南、浙江、安徽及江西等六个省份建立生产基地,成功将其铅酸电池年产能从2011年的5600万只增至9000万只,增幅达60.7%。此外,该公司于去年1月和7月又先后在浙江长兴县和河北新河县兴建新生产设施,落成后将继续提高其自有产能。
除了自建产能,超威动力还通过策略性并购增扩产能。仅在去年一年,该公司就完成三项收购兼并,分别是收购江苏永达电源股份有限公司60%的持有权益、收购浙江振龙电源股份有限公司28%的持有权益和向河南屹峰电动车制造公司收购对沁阳市立标隔板有限公司85%的持有权益。
而悉数当下的铅酸电池行业,忙着扩产的并非超威动力一家。
张舒告诉本报记者,铅酸电池行业的投资肯定是一窝蜂的,“在2011年环保风暴之后,行业就开始出现一窝蜂的投资,在去年部分上市公司年报中,很多规模企业这期间在新建基地。”
张舒还介绍,上述投资的集中时期已经过去,目前新增项目不太明显,“因为产能过剩已经非常明显,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多,有些企业把项目投产的计划往后推或者干脆不投了”。
但接连的投资已经埋下恶果:随着新增项目的逐步释放,行业产能过剩顽疾凸显。根据各省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统计,去年底,国内再生企业的产能大概2.56亿千瓦时,而去年的产量1.7亿千瓦时,产能利用率只有66%,而今年产能还会逐步释放。
价格战的“苦果”
分析师朱榕榕认为,目前,国家有意提倡发展锂电池,但其本身技术并不成熟,而铅酸电池仍是目前最安全的选择,这使得在短期内,铅酸电池依然存在较大空间。
目前铅酸蓄电池产量还在持续增加,但并不能反映下游电动车、汽车等行业的真实需求。“受产能过剩的影响,像国内电动自行车电池这块,终端消费还是疲弱,整体订单情况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朱榕榕说。
昨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铅蓄电池企业人士称:“国家对铅蓄电池的环保要求比较严格,各地政府可能为了少出环保事故,会有意限制投资力度,但像超威、天能本身就是当地的利税大户,本身品牌也打出来了,是很难限制它扩产的。”
值得关注的是,在铅酸电池企业数量大幅缩减后,市场集中度大大提高,以电动车电池市场为例,超威动力和天能动力两大巨头几乎二分天下,随着各自产能不断加大,其市场份额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据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双方的“价格战”从去年年底就已开始,今年更甚。其中,双方在4月、5月初纷纷下调电动车电池价格,将小电池(48V12AH)价格降至300元/组整数关左右,大电池(48V20AH)降至500元/组上方,6月初,超威再次将电池价格下调,而天能虽然没有直接调价但给予经销商更多返利。
“致使今年电池价格连续下降的原因包括很多,但最根本的莫过于行业产能增长过快,而电池需求却较疲弱,以致企业去库存降价销售。”张舒说。
实际上,激烈的价格战不仅导致国内二三线品牌的铅酸电池厂商销售压力增大,两大巨头也深受其害。
超威动力在其2012年的年报中就坦承,虽然去年电池销量大幅增加,但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龙头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而引发了行业的激烈竞争,持续给国内铅酸动力电池市场售价带来压力,进而影响了其更大的销售增长。
而在固定型和起动型汽车电池领域,虽然目前尚未像电动车电池企业如此集中,但随着集中度的进一步提升,相似的问题已经隐现。
“国家政策这块,更多是建立环保的要求,再就是想通过消费税来制止企业打价格战,但很难行得通,因为政府对市场情况不会过分限制。”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产能过剩最终还是要从环保政策导向转变到市场竞争的导向上来,这是两只手如何转换的问题。
(关键字:铅酸电池 产能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