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布的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挑战下,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就业目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略低于上年末的4.09%。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拓展了就业空间,这是就业形势保持稳定的一大亮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指出。
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通过面对多重挑战,从容应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施策,精准发力,取得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增就业远超年初目标,就是在不断做大的经济体量,与不断优化的经济结构中,“拼”出来的一个亮丽数字。
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年末全国城镇化率达到53.73%,提高1.16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视角看,第三产业带动就业能力更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4%,高于一产、二产和总的GDP增速,其增加值总量也高于二产,有力地带动了就业。”信长星说。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室主任牛犁认为,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是历史性变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新阶段表现出的新特征。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导产业,对吸纳就业、保护环境和支撑传统制造业升级都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2013年,中国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约300余项,伴随着一系列简政放权、减少市场干预等释放改革红利措施的出台,市场犹如注入一池春水,愈发具有活力。
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作为吸纳新增就业主渠道的个私经济蓬勃发展,截至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到1253.9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4436.3万户,同比增长15.5%和9.3%。
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吸纳就业稳步提高。截至2013年底,全国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实有2.19亿人,较上年同期增长9.7%。其中私营企业1.25亿人,增长10.85%,个体工商户0.93亿人,增长8.2%。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认为,随着第三产业发展,中国经济将可以更低的经济增速满足充分就业的需要,因为服务业每单位GDP需要的工作岗位数比制造业和建筑业要多30%。
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不断做大经济体量也是我国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依然保持稳定的重要原因。
“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50万亿元,即便GDP增速为8%,增量就是4万亿元。”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指出,“而在经济总量是40万亿元时,GDP增速要达到10%,增量才能达到4万亿元。”
他认为,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即便增速放缓,由于增量不减,新增就业岗位的数量仍然能够保持平稳。
此外,信长星表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推就业增加。从区域结构视角看,今年以来,就业量最大的东部地区,经济率先企稳,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5%,贡献了大量新增岗位。同时,国家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政策促就业的效应进一步发挥,使一些重点就业群体保持稳定。
(关键字:第三产业 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