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报道:上周,沪铜成功向上突破47000元/吨阻力位,最高触及48020元/吨高点。沪铜向上突破源于需求回升、现货偏紧的事实。放眼未来,只要中国还在工业化,精铜消费仍会持续增加。
中国工业化发展仍需消耗大量精铜
发达国家经验表明,金属消费与工业化密切相关,学者根据历史数据提出了金属消费总量模型。在前工业化阶段,生产率水平低,金属消费量也较少;在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早期制造业开始兴起,从而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金属消费量随之逐渐增加;在后工业阶段,随着GDP进一步增加,金属消费量开始回落。
按此模型,处在工业化阶段的经济,其金属消费量随GDP走高而呈逐步增加趋势。我国毫无疑问仍处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从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水平可以看出,所以我国铜消费量未来仍将呈增加趋势。
我们按此模型分析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发现,工业化完成时人均GDP会达到2万美元的水平。目前,我国人均GDP刚超过6767美元,人均用铜量约6千克,预计2015—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大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仍将使我国保持着对铜的旺盛需求。
多领域用铜潜力巨大
我国经济目前面临结构调整,用铜增速势必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结构调整后,铜消费结构也会相应出现改变。参考美国及欧洲,建筑用铜势必会超越电力,成为未来的第一用铜大户。电力用铜则会在未来更换时存在巨大潜力。随着海洋、能源、石化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未来用铜也不可限量。
建筑用铜的潜力在于室内导线和铜管。建筑导线虽然目前用量巨大,但是由于我国电气线路设计标准低,导线市场仍远远不及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比北京、香港和日本的住宅电气线路设计容量,我们发现香港、日本住宅的容量比北京要大数倍,以用电负荷为例就是北京的3—5.5倍,这也意味着未来用铜量有数倍的潜力。另外,中国建筑用铜管偏少,对比发达国家建筑中给水、暖气、燃气等系统中铜管使用数量,我国建筑用铜管的潜力仍十分巨大。以国外给水铜管为例,英国饮水用铜管水泵量平均每人每年1.6Kg,中国按此标准,每年就需消耗216万吨铜。
电力电缆普遍有15—20年的使用周期,而我国将不久步入更换周期,因此带来的铜消费前景可观。曾经由于铜价高且铝质量轻,在架空高压输电线中部分使用了铝代铜。但是目前出于环境保护考虑,空中电线将转为铺设在地下,铝线缆将由于导电性差和尺寸较大等缺点而不再适用。
综合来看,我国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便决定了我国仍需消耗大量的金属,在此阶段只要GDP增长,铜消费就会增加。目前,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增速目标虽下调至7.5左右,但经济总量仍在上升,这便决定了精铜消费仍将增加。据笔者分析,2014年中国精铜消费将超过900万吨,同比增速达到6.5%。未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铜消费结构也会相应出现改变,多领域用铜存在巨大潜力,未来铜消费还可能出现二次提速。
(关键字:沪铜 GDP 铜消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