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解铝行业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新疆电解铝由于其独特的煤电铝一体化产业链而成为市场“幸运儿”。未来这一行业在新疆该如何实现良性的发展?
201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包括电解铝等过剩产能调控的政策。被新疆各界誉为“走出资源转换困局,改变中国电解铝版图”的新疆电解铝产业也迎来一个“急刹车”。以201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相继在新疆调研,对新疆区域电解铝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为标志,新疆电解铝产业也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进入调控、科学、有序发展的一个新时期。
2001年,中国稳坐世界电解铝第一产能大国“交椅”已近12个年头。截止到2013年,中国电解铝产能已达3100万吨,占全球产能的近50%,当年产量达2200万吨。这些数据中,除传统的产能大省河南、山东“贡献”外,西部省区尤为“引人注目”,而新疆则更让人“刮目相看”。
2010年底,以中国铝业(3.38, 0.11, 3.36%)进驻新疆为标志,一批内地电解铝企业“潮水般”涌入。到2013年,新疆规划的电解铝产能为1555万吨,接近全国产能的一半以上。去年,国家对电解铝进行产能调控。新疆按照国家调控要求,将在建、投产的电解铝企业(包括兵团)由原来的11家压缩为8家,产能压缩到655万吨。到2013年底,新疆电解铝建成产能已达453万吨,产量达248万吨。2014年一季度, 新疆电解铝产能达643万吨,基本接近新疆产能调控目标数655万吨。可以说,新疆电解铝用了不到4年时间,走完中国电解铝发展的50多年里程。新疆铝产量从八十年代的1500吨一跃提升了4286倍。根据当前在疆的8家企业生产和建设态势了解、分析来看,尽管进行产能调控,但到2015年,新疆电解铝产能仍将超过800万吨,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
市场催生新疆电解铝
新疆电解铝产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完全自发兴起的,而且表现在技术、规模、效益上都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在新疆乃至全国,从来没有一个产业像新疆电解铝的发展这样,高度市场化、民营资本主导,很快在国内形成一定份额。新疆目前在建、投产的电解铝企业均以民营资本为主,国有企业仅为2家。这些企业进入新疆后立即马不停蹄投入建设。他们在运作上完全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四自能力”的法人实体运作,决定了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这些企业入驻新疆后主要集中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准东煤田,占据了资源优势;从另一角度也与新疆资源转换战略相吻合,就地实现新疆的煤炭资源转换,而不同于其他的煤炭外运或电力外送。电解铝是典型的高载能行业,生产一吨电解铝按国家界定的电价奖惩值13700千瓦时计算,一个50万吨的电解铝企业年用电量将达到64亿千瓦时,这就意味着需配备3台35万千瓦机组的电厂才能保证其正常生产。每台机组按照年耗煤110万吨计,3台35万千瓦机组年耗煤将达到330万吨。预计到2014年底,新疆8家电解铝企业配套的电源装机容量将达1230万千瓦(超过了新疆华电、国电两家发电集团的总装机容量),每台机组按35万千瓦计算,1230万千瓦容量年耗煤量就达3850万吨,远远超过了2013年新疆煤炭外运量3000万吨,这也对当前煤炭陷入低谷是个“缓解”。
在项目建设和技术路径上,各电解铝企业建设水平高。一方面充分利用园区公用设施等硬件,千方百计降低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从自身抓起,采用国内先进的电解铝技术,电解铝槽采用400、500KA的电解槽,能耗指标均控制在13700千瓦时/吨以内,大大降低电耗成本。其中新疆信发建成的400KA的电解槽综合电耗在13300千瓦时/吨,电流效率达93%,电解铝投资成本控制在了6500元/吨左右,赢得了利润空间。
与内地电解铝企业相比,新疆电解铝企业还有一个显着特点就是:均为典型的煤电铝一体化或向煤电铝一体化方向发展。各电解铝企业均拥有煤炭资源,配套建有单机容量35万千瓦以上的自备电厂(其中信发建成2台单机容量110万千瓦机组),形成煤电铝产业一体发展。为进一步降低、免缴各种政策性收费,增强竞争力,在保安全同时,准东区域的3家电解铝企业还初步达成意向,在条件具备时这3家企业将联合建设自己的微电网运行。
国家调控政策影响
随着国家加强对电解铝产业的政策调控,新疆电解铝业也发生了变化,但从实际看,仍然是市场性的因素强一些。
一方面新疆电解铝业“生存空间大”。2013年以来新疆除被要求不能继续建设的个别电解铝企业外,生产或在建的企业并未完全受当前国际电解铝行情的影响,仍然加大气力进行建设;同时地方政府从当地经济、就业及社会稳定等因素出发,对这些企业进行项目建设基本持支持态度。毕竟电解铝这个产业投资大,资源转换快,劳动用工多,具有吸引力,并存有一定的利润。
尽管当前电解铝产业受限,国际铝行业态势不明,一直处于低价位运行,但是新疆地区煤价低,电力成本低,电解铝建设仍然充满着“热火朝天”的诱惑力。究其缘由,一是国家产能调整迫使这些企业从一开始建设起点就得高,只有敢于投入、敢于使用新技术、新工艺,劳动生产率才会提高。和内地同类企业相比新疆的企业明显用工少,管理层精干,人工成本相应低;二是现行行情下电解铝建设成本较低,大宗原材料价格均处于低位,大多企业仍有盈利空间,利益驱使他们只有规模,才能有丰厚利润;三是他们看好在未来时间,电解铝产业仍然是一个“希望产业”。这既有国家产能调控因素,也有内地各种成本上涨导致的产能压缩或关闭部分企业释放的空间,还有就是看好新疆地处亚洲腹地辐射中亚的优势,以及国家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带来的潜在市场。可以讲,新疆电解铝产业的发展完全是依靠市场而快速兴起的,政策调控实际是一个科学,可持续的过程。
另一方面新疆电解铝市场“火爆”。在市场行情条件下(铝锭价格12700元/吨),新疆兵团所属两家电解铝企业吨铝盈利约800元左右;准东地区电解铝企业略有盈利;其它电解铝企业铝锭完全成本在13000左右,基本持平。虽是这样,但从电解铝成本构成趋近底线比较,也使入疆的这些电解铝企业看到未来的升值空间,促使在新疆“大展宏图”。
新疆本地原铝消费市场较小,各铝企业均以生产原铝为主,仅新疆众和(5.71, -0.04, -0.70%)18万吨的原铝就地消耗外,其他均外运国内原铝消费市场集中的华东、华南及华中地区。比如:准东区域3家企业铝锭由厂区汽运至吐鲁番鄯善火车站(约400多公里),从鄯善装运火车发华东市场销售;信发、天山铝业部分铝锭直接由厂区汽运至乌鲁木齐装车或直接汽运往广州销售(4500公里);另部分铝锭汽运至兰州转火车运输至华南市场,电解铝产品销售甚是“火爆”,无需政府帮助协调或“救助”。
相对内地电解铝企业来讲,运距远是新疆电解铝企业共同的短板,但当前均消化在低煤价、低电价中,运费成本基本控制在每吨千元以内。
新疆电解铝未来发展
新疆电解铝产业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呈现“井喷”现象,也引起国家和业内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个没有靠国有资本主导,也没有像电力、石油那样由央企管控的产业,竟然在新疆发展的如火如荼,不得不令人思考。那么,新疆电解铝产业到底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服务功能,引导新疆电解铝产业走 “资源开发可持续、环境保护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之路。新疆电解铝产业无论是做大,还是做强、做优,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都不应低估。这里面不但有个规模问题,更主要的是还牵扯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众所周知,电解铝横向上牵扯到煤炭、电力、铝三个产业。这三个产业不论谁都涉及到资源、环保这两个方面问题。因此,在新疆电解铝的大发展中,要按国家产业政策处理好煤炭、电力、铝三者产业链关系,既不能为了需求电力而浪费煤炭,也不能有了充足电力而不在铝生产中下功夫降电力成本,要从节约一克煤、一度电、一滴水做起;更不能为了铝发展牺牲资源和环保,要在一开始就做到节能、环保、技术三位一体,实现铝跨越同时,资源和环保同步。
比如,在煤矿建设中要求按煤矿规划,高标准、建大井的目标建设优质、安全、高效的矿井;在建设电厂时,则选择适宜相应规模电解铝生产的发电机组,做到度电有用;在建设铝厂时,则选用当前最先进的500千伏安以上的电解槽,实现节约一度电吨铝就能盈的理念,既实现循环经济效应,也为企业赢取收益,更重要的是也保护了资源和环境。
第二,打破体制界限的“篱笆墙”,鼓励多元发展,强强联合,走适合新疆电解铝特色发展的新路子。电解铝是一个投资巨大的产业,一个100万吨的电解铝企业投资就达75亿元,如果再配套建设一个投资40亿元的1000万吨煤矿和一个投资60亿元总容量175万千瓦的电厂,煤电铝三项共需175亿元。这样一个数字,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对民营企业来说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正因为投资大,也对新疆现行建设的这些煤电铝企业造成影响,他们或是没有建成完备的产业体系,或是只能是粗产品,不能进一步在下游做深做精。既然新疆的电解铝产业由民营主导,那么这当中一定有空间,国家倡导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体系就一定能在新疆的电解铝业内率先突破和实现。
进军新疆电解铝的企业都是国内规模居于前列的企业。但是无论如何,个别企业在技术上、产业优势上都不能和央企相比。在目前,面对国家电解铝产能调控,新疆电解铝企业只有走强强联合的路子,只有引入行业“领军老大”的央企,新疆的电解铝产业才算完备,新疆的电解铝企业才能“抱团闯市场”,才能走出新疆电解铝特色的发展路子。同样,我们的国有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也要转变观念,改变“一股独大”局面,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拥有”的原则,以转让股份,引进各种资本等方式实现体制上的突破,促新疆电解铝业实现双赢。
第三,支持推进煤电铝产业一体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做好、做足铝下游精深加工文章。在我国,由央企“老大们”控制的诸如电力、石油和煤炭这些产业,近年一直在提倡向上游、下游发展,形成煤电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链,但到目前走向成熟的煤电煤化工产业链、“吃干榨净”的石油化工链还未形成规模。可在新疆,由民间自发主导形成的煤电铝产业链却悄然而成。原因一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不走产业一体化就象内地的电解铝企业一样只能是死路一条;二是新疆资源太丰富,吸引力大,有竞争空间。
事实上,现在新疆电解铝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体化的简单问题,而是生产的铝锭能否就地象煤炭、电力一样转化的问题。到2015年,新疆电解铝产能达800万吨后,如果仍然像现在由汽车、火车运铝锭到内地进行生产加工再运产品到新疆乃至中亚等地,那么新疆的电解铝就会像新疆的煤炭一样“蜗居”,既运不出去,又只能卖无高附加值原产品。因而,只有有计划、有部署的在兵团、乌昌区域的一些中心枢纽位置,兴建3至5家电解铝精深加工企业,最终实现50%的产能就地转化,50%的铝锭外运,新疆的电解铝才能真正“两条腿”走路。
第四,追求一流,当中国铝产业的“龙头”。新疆电解铝业构建中国铝产业 “龙头” 的条件已具备,当务之急就是要树立卓越,追求一流的目标。要切实和世界一流企业对标,和国内先进水平对标,找到突破口,做到指标一流,装备先进、技术领先,节能环保,工效提升,真正体现科学一流的内在含义,而不是简单规模上的低水平重复。
正值国家电解铝产能调控,这或许对当下的新疆电解铝业是个“幸运儿”,这既有体制、机制对电解铝业带来的创新要求,也有市场经济调控带来的变革。在未来,新疆电解铝这艘“航母”能否从刚刚度过的“试航期”驶向“深水区”,还有待观察。
(关键字:电解铝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