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商务网
正在更新
短信回放
您现在的位置: > 中华商务网> 有色产业> 基本金属> 每日聚焦

伊核谈判12年长跑终“撞线”

2015-7-15 8:49:16来源:北京商报作者:
投稿打印收藏
分享到:
  • 导读:
  •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伊核12年马拉松谈判完成再次验证了这句老话。至此,过去十几年经济制裁压在伊朗身上的枷锁终于解开,被折磨得喘不过气的国民经济将迎来新曙光。
  • 关键字:
  • 伊朗 美国 原子能机构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伊核12年马拉松谈判完成再次验证了这句老话。至此,过去十几年经济制裁压在伊朗身上的枷锁终于解开,被折磨得喘不过气的国民经济将迎来新曙光。而作为西方利益代表的美国,也将通过这一历史性协议的达成,为屡屡碰壁的中东战略挽回最后的颜面。眼下,敏感的国际原油市场已经闻风而动,似乎提前嗅到恢复元气的伊朗携百万桶产量回归的“杀气”。

12年的终点

好饭不怕晚。尽管伊核问题谈判的最终期限一拖再拖,但长达12年的马拉松谈判终于有了结果,达成历史性的全面协议。

据路透社14日援引伊朗外交官的话报道,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已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

这份全面协议包括一个主要文本和五个技术附件。伊朗重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寻求、开发和获得任何核武器。伊朗将把离心机的数量削减2/3,从约1.9万台减少至6104台。国际社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将再持续五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人员可以在24天内进入伊朗境内被认为可疑的地点。国际原子能机构核实伊朗核计划的和平性质后,联合国、美国以及欧盟将解除对伊朗的经济和金融制裁。伊朗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将重建,仅用于和平目的。

“既然这一次是认真的谈判,那么各方围绕各自的利益诉求就会进行顽强的讨价还价。”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殷罡分析认为,这是2014年以来新一轮伊核谈判依然不断延期的重要原因。

自2003年伊朗宣布成功提炼出铀以来,联合国已通过四个制裁伊朗的决议,美欧还出台了制裁法案。联合国对伊朗制裁主要集中在禁止伊朗参与国外核领域的投资、运输和金融活动。美国则切断了伊朗所有金融机构与美国银行体系的联系,包括向伊朗能源、贸易公司和央行提供物质支持的制裁。

利益的命门

谈判桌上,双方角力的仍是一些老问题,却也是直切各自利益的命门。

事实上,今年4月各方达成的洛桑协议已经为伊核画上了一个离终点不远的逗号。根据洛桑会议的声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确认伊朗遵守了其核心承诺的情况下,欧盟和美国将终止针对伊朗的所有与核计划有关的经济和金融制裁。这一框架方案为伊核问题最终全面协议文本提供了一个关键性的共同基础。

显然历史性协议的达成离不开美伊双方的关键性让步。美国默许伊朗保留核设施,伊朗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确认伊朗核设施是否遵守了核心承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亮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东屡屡碰壁的美国已经意识到在中东重走武力干涉的老路,只会在泥淖里陷得更深。“由于伊朗已经拥有了从铀矿开采提炼到铀浓缩完整的核生产能力,覆水难收,伊朗核谈判的性质也在2014年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即转向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监管和纯度20%以上能够用于武器制造的浓缩铀限制”,魏亮说。

此外,魏亮还补充指出,“完成伊核谈判也将成为奥巴马八年任期内在中东的惟一政治遗产”。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日前刊登《面对现实:美国需要伊朗》一文就称,过去25年,美国在中东地区大肆浪费人力物力资源,让其自身难承受其重,如今无论政治精英们是否喜欢,伊朗仍是中东无法回避的地区大国,美国必须通过与伊朗的和解来掌握自身的战略命运。

而对伊朗而言,完成谈判解除制裁关乎国民经济命脉。金融制裁将伊朗与全球支付体系的联系切断,依赖进口的商品物资价格高涨,通胀、失业率居高不下,伊朗失业率高达10%;而对石油、天然气出口的制裁直指伊朗经济支柱,导致伊朗政府长期入不敷出、国库空虚。

2014财年伊朗预算比前一年度开支增加6个百分点,但由于通胀率高达20%,实际开支反而削减,严重的经济困难已经违背当初发展核工业进而成为地区强国的初衷。

走低的油价

消息一出,昨日原油价格当即跳水。

作为OPEC的成员国,伊朗坐拥一些全球最大的油田。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制裁之前,其原油日出口量曾达到近300万桶的峰值。而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制裁造成伊朗日出口量降到约100万桶。

目前全球原油日供给过剩量估计为260万桶,可获供给的温和增长将加重这种过剩态势,从而有可能威胁到陆上和海上存储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一直是伊朗石油的大买家。中国2014年自伊朗进口原油同比增长28.3%,为54.925万桶/日,占进口原油总量的约10%,伊朗成为第三大进口国。今年5月中国自伊朗进口原油升至年内最高水平。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伊朗即将大规模重返国际石油市场将给石油价格开启下行通道,由于美国已基本实现能源自给,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将因此受益。随着2016年经济制裁取消,中国从伊朗的进口量有望继续增长。

不过比起石油,目前中资企业在伊朗的其他产业投资将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魏亮指出,中国在伊朗天然气、汽车、高科技、精密仪表等都将面临欧洲、日本企业“回归”伊朗的冲击,尤其是高端制造业。

此外,中国“一带一路”向西延伸,伊朗作为重要的地区大国,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对接点,此前由于伊核协议实施仍有一段重要的准备期,中国更应抓紧利用将中伊关系提升至新的战略高度。

(关键字:伊朗 美国 原子能机构)

(责任编辑:01018)
行情快报
行情汇总
最新供应
最新求购
【免责声明】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有色产业频道: 基本金属 | 小金属
中商数据-研究报告-供求商机-中商会议-中商VIP服务-中文国际-English | 钢铁产业-化工产业-有色产业-能源产业-冶金原料-农林建材-装备制造
战略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报道 | 客户服务 | 诚聘英才 | 服务条款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1 Chinaccm.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中华商务网版权所有 请勿转载
本站所载信息及数据仅供参考 据此操作 风险自负 京ICP证030535号
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盛世龙源12号楼 邮编:100022
客服热线:010-5166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