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资本市场极端行情所采取的维稳措施,使得7月份的货币信贷出现了非常规增长。
11日上午,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32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比上月末高1.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90.27万亿,同比增长1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2.1个和2.2个百分点。
央行相关人士昨日表示,针对7月份资本市场的极端情况,货币政策与银行体系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这对当月货币信贷增长产生了影响。央行称,“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趋于稳定,这种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会逐步消退。”
M2同比增长对于M2增速回升较快,央行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降准与降息政策效应的持续释放、各项贷款同比多增、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增加、财政存款同比少增等因素综合作用。
今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降准、降息之后,社会流动性逐渐宽裕,M2增速从4月份的10.1%逐月回升,5-7月分别回升0.7、1.0和1.5个百分点。降准既通过货币乘数的提高增加了货币供给,也增强了银行的放贷意愿。
数据显示,今年2-7月,M2货币乘数连续5个月上升,由2月的4.21上升到7月的4.78,上升了0.57。今年4-7月,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分别新增7079亿元、9008亿元、1.28万亿元和1.48万亿元,贷款投放逐月增加。
民生证券固收分析师李奇霖认为,M2回升可能与企业债净融资增多以及非银金融机构同业存款多增1.8万亿有关。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188亿元,同比增加了5327亿元,其中,企业债净融资2479亿元,同比多1044亿元。同期,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17亿元,其中,非银行也金融机构存款增加了1.8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150亿元。
李奇霖认为,此次金融数据“转暖”与稳增长关联不大,扣除救市因素后,实际上金融数据表现羸弱,这意味着后续仍需继续加大稳增长的力度,货币政策可能会宽松配合稳增长,但考虑到实际利率水平,降息几无可能。
宽松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央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0.27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2.1个和2.2个百分点。其中,7月当月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48万亿元,高于2015年前6个月任一单月增量,同比多增1.61万亿元。
据记者统计,2015年前6个月,单月的人民币贷款分别增加了1.47万亿元、1.02万亿元、1.19万亿元、0.71万亿元、0.90万亿元、1.27万亿元。
对于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较快的原因,央行方面认为稳增长政策带动了中长期贷款投放,实体经济投资意愿回暖、房地产市场回暖也带动了流动资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的增加。
央行相关负责人还称:“近期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波动,为了稳定市场预期、防范金融风险、支持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7月份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相关操作对货币信贷增长也会产生影响。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趋于稳定,这种临时性因素的影响会逐步消退。”
数据显示,2015年前7个月,金融机构发放的中长期贷款4.15万亿元,同比多增4769亿元,金融机构流动资金贷款(包括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新增3.64万亿元,同比多增1.63万亿元。同期,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为个人住房贷款)新增1.40万亿元,同比多增2818亿元。
在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看来,7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高于6月份,主要由于政府近期推出一系列措施救股市,包括要求商业银行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提供贷款。
“由于6月份中国的加权平均贷款利率维持在6.46%,而PPI连续41个月下降也使得通缩风险上升,未来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宽松,特别是在股市大幅调整之后。”澳新银行方面分析认为,未来央行需要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来应对“排挤效应”,并鼓励银行向实体经济贷款。
(关键字:M2 资本市场)